人,特別是幾十年後,這些晉商為女真人提供軍餉、武器和糧食,大力扶持女真人,可以說後來的後金之所以能夠建立,並且一舉打進關內滅掉大明,大部分都要多虧了這些晉商的支援,而且在清朝建立之後,這些晉商更是成為滿清的皇商,一直興盛了上百年。

這段時間孫良已經摸清了周重的脾氣,雖然周重說話的語氣十分淡然,但他卻禁不住打了個寒戰道:“啟稟監國大人,山西晉商最初依仗著地域的關係,開始在大明與蒙古之間走私,後來越做越大,甚至用錢買通了不少邊軍中的將領,所以他們的商隊可以在邊關中暢通無阻,但是其它的商隊卻只能止於邊關。”

說到這裡時,只見孫良頓了一頓又道:“也正是用這種辦法,晉商壟斷了大明對草原和遼東的貿易,而且經過世代的積累,這些晉商的確可以稱的上是富可敵國,其中又以王、靳、範、梁等八家為代表,這八家皆是山西大族,不但族人眾多,而且又廣有錢糧,這次朝廷廢除交易禁令,這八家也鬧騰的最為厲害!”(未完待續。。)

第四百九十章 晉商(中)

武城也就是後世的張家口,這裡是個十分特殊的地方,它是大明對蒙古草原的關口之一,大部分都屬於京師的管轄範圍,但是最西邊卻又是山西大同府的管轄範圍,而且這還僅僅是行政上的劃分,若是從軍事上來劃分,張家口卻又屬於萬全都司,也就是宣府的管轄範圍內。

本來像武城這種邊關,一般都是比較荒涼,特別是大明實行對草原的封鎖,按律法來說,這裡是不允許商人靠近的,更別說透過這裡與蒙古人朝廷交易了。

不過大明的律法雖然嚴苛,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這個世上總不會缺少那些膽大之人。和大明的海禁政策一樣,邊關的封鎖在剛開始時也極為嚴厲,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明的海禁早已經名存實亡,邊關的封鎖自然也同樣如此,特別是武城一帶,更是大明與蒙古交易的必經之路,所以也就導致了武城從一座軍事堡壘,變成了商業繁華的城鎮。

現在的武城守備名叫張珍,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太大的本事,甚至打仗也不是很出色,但他卻像江彬這些人一樣,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主要利益於在幾年後,張珍在武城的北城牆上開了一個小城門,用來方便邊關走私的商隊,因為這個小城門其小如口,又是由張珍修建的,所以就被人稱為張家口,後來這個名字就成為武城的代稱,到了後世更是徹底的取代了武城原來的名字。

武城扼守在大明與蒙古之間的交通要道上。每天都可以見到大批的商隊經過這裡在大量民蒙古之間穿梭,其中大明的茶葉、鹽巴、布匹等商品,都需要從這裡經過,另外蒙古草原上的牛羊皮、馬匹等也會從這裡運到大明,特別是西北所產的鹼面,大都需要從武城這裡轉運到大明,後來有了張家口這個名字後,中原的鹼面也被稱為口鹼。

隨著前段時間的羊毛紡織技術以及罐頭製作技術的洩露,大明的商人看到其中的商機後,紛紛湧入大明的邊關去投資辦作坊。武城本來就是大明最為繁華的邊關城市之一。這裡自然也有不少的商人投資辦作坊,而且個個都有深厚的背景,否則也不會這麼快就得到了兩種新技術,這些人的到來。也給武城更來更大的人氣。特別是那些作坊開始四處招工之後。周圍的一些窮苦百姓紛紛擁進武城城中找活幹。

不過那些在武城開辦羊毛紡織和罐頭作坊大都集中在城南,極少有人會把作坊建在城北,因為城北那裡是盤踞著武城當地的地頭蛇。也就是原來依靠走私發家的當地商人,那些作坊背後雖然都有人撐腰,但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所以那些作坊背後的人也不想太過招惹那些原來的走私商人。

武城這裡大部分雖然都屬於京師的管轄,但是盤踞在這裡的走私商人卻大都是山西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