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頁)、季雲

《反對資產階級進攻的鬥爭是準備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條件之一》(第2期第15頁)、李

致遠《在工商界進行檢查工作一定要依靠工人階級》(第2期第18頁)、艾思奇《認清資

產階級思想的反動性》(第3期第3頁)。

17 許漢三編:《黃炎培年譜》,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第243頁。

18《毛澤東書信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41、443頁。

19 同上,第444頁。

20《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361、376、377頁。

21 馮貝貝、馮南南:《毛澤東關於馮定的三次表態》,載《百年潮》2000年6期,*黨史學會,第31頁。

家國情感與事實判斷——以何炳棣等上世紀70年代初的訪華觀感為例(1)

家國情感與事實判斷

——以何炳棣等上世紀70年代初的訪華觀感為例

本文選擇五位“西南聯大知識分子”上世紀70年代的訪華言論為研究物件。

所謂“西南聯大知識分子”,主要指當年在西南聯大工作和生活的人。所謂訪華言論,主要指他們70年代初訪問中國後,回到美國公開正式發表的評價中國的文字言論。這五位西南聯大知識分子的情況見下表(何炳棣、楊振寧、王 浩、任之恭、陳省身。表略)

本文提出的問題是:7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還在“*”當中,從高階知識分子到普通百姓,都生活在物資極度短缺、精神極端壓抑的環境裡。這是這個時期中國人生活的一般狀態,無論是歷史、政治還是經濟研究者,都認為屬於基本事實。但1971年後回國訪問的“西南聯大知識分子”,卻對中國人的真實社會生活處境毫無察覺,而且異口同聲對當時處在“*”中的中國社會作出了高度的認同和評價,這種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失察現象,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內心深處的某些特殊情感,這種情感在中國知識分子身上具有普遍意義。解讀這種感情背後的歷史原因,對於深入瞭解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有很大幫助。

作為歷史學家的何炳棣訪問中國後,在美國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從歷史的尺度看新中國的特色與成就》。他說:“從歷史的角度看,新中國的革命,尤其是‘*’,是人類史上最徹底的革命。只有徹底的革命,才能使中國人民在基層當家做主。唯有人民當家做主,新中國才能憑藉組織和思想教育的力量把全民族的精神、人力、物質、新舊技術全部動員,‘自力更生’地逐步經濟建國。以一個本來一窮二白的國家,在短短二十四年之內,能克服種種的困難,建設起一個不愧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成就不可謂不大。”1

他還對中國做了這樣的預言:“我深信新中國廣義的建國,包括經濟建國,一定會成功。最重要的理由是新中國有曠古未有的組織能力……此外,這次民族生死存亡的革命鬥爭的成功,使得一個已有七千年曆史的民族脫胎換骨,返老還童了。這次革命的成功,是民族性格與靈魂的徹底澄清劑。試想,在我(生於1917年)受小、中、大學教育備嘗國恥之苦之時,怎敢相信今生今世會看到一個‘阿Q式’忍辱待斃的民族一變而為一個艱苦卓絕、坦誠果毅、憂思深遠、勤樸武健的民族?!這才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奇蹟!能造成這種奇蹟的民族,一定會勝利地完成建國工作。”2

對當時“*”中的中國政策,何炳棣認為:“最後,我們應該瞭解,‘*’以來的國家政策決不是僅僅為了當前的建國工作,而且是為了防範歷史上一些制度、社會、經濟等等弊端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