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沙灘上,舒服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或是在輕拂的海風下,品嚐著果汁與來自中國的各式美酒。當然也有遺憾,便是自己的家人未曾到來。不過,剛剛送來一份信件中稱,斯文森總督的家人也將在不久抵達馬尼拉港。
……
老船長的無禮舉動與總督大人的尷尬表情,倒讓王繼業感覺好笑,在內心油然而生的卻是一種自豪感。曾幾何時,哪有華人在殖民地遭遇如此的優待,眼前一切彷彿是在做夢一般。這類變化自然要感謝趙凱領袖的功績,是他的強大威懾力迫使高傲無比的歐洲殖民者,第一次放棄了對華人的敵視與羞辱,取而代之呈現在自己眼前的滿是阿諛奉承。
今年6月,王繼業和猶太老船長在與之前的斯文森將軍話別後,便直接趕赴澳門,原本想收集些反清義士,但王繼業他們望見都是慘不忍睹的國人,王繼業自己在日記本如此描述著:“……在這個屬於葡萄牙人建築蹩腳、破敗不堪的要塞,所有人都面黃肌瘦、半裸著身、顯然處於半飢餓狀態的生靈。他們大多是逃難到此的大陸移民,穿著又舊又破本來應該是藍色地衣服……不僅是這些人,周圍的一切都表明這裡的貧困和慘況均已登峰造極。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展示給我地麻木不仁。每個人辛苦一日的勞作之後,不是將賺來地微薄收入用於養家餬口,而是跑到街邊骯髒的煙館內享受一番。在那裡,他們躺在簡陋木板床上吞雲吐霧。極度貪婪地吸食著鴉片膏,這是一類讓領袖深惡痛絕的東西。我親眼看到一個倒在地上地女人拽拉自己男人。哀求著男人不要進入煙館,因為家中生病的孩子還指望著這唯一的錢去看醫生,但苦苦哀求換來的只是男人一番毒打。然後打人者揚長而去,直奔鴉片館……
這樣的慘狀太多了,在我登岸的那刻起,便有大批衣裳襤褸的孩童圍上前來,向我乞討食物與錢幣。繼續向前走,不斷可見路邊的男人或女人們,向我推銷他們身旁那些頭插草根的待售8到10歲小孩,而每個孩童的價格僅僅不到2個英鎊……”
王繼業和猶太老船長有些於心不忍,他們讓隨同而來地一個當地華人出面,購買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短短數天的時間內。兩人包租的院落裡便裝滿了600多名5到14歲的孩童,光每日的食物供應,便是一項很大的開銷。10天后,王繼業口袋內的金幣所剩無幾。
雖然,安德魯交給王繼業不少金幣,但絕大部分都被猶太老船長慫恿著換成來自印度的土產貨物,只是這些貨物必須到達廣州後才能找到買家。看到王繼業著急的樣子,老船長也深感懊悔,不該自己如此貪婪成性。但事已至此,再多地後悔也沒有用處。王繼業惟有讓老船長帶著貨船駛向廣州港。自己則滯留在澳門繼續照顧孩子們,直到“老九號”返回。
因為手中的錢幣所剩不多。王繼業在壓縮所有人地食物量同時,並將居所換到更為便宜的,數天後再度輾轉到鄉間的一間破廟裡安頓。所幸的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折騰,孩子們都還算健康,沒有什麼傷病出現,即便是每日還要到野外挖些野菜野果充飢,孩子們依然感覺這比先前所謂家中的生活要好上百倍。因為在所有孩子們的眼裡,郡位叫王繼業的叔叔,不僅和藹可親,與自己同吃同住,還教導大家讀書學字,還有洋文。
600多男女孩童在王繼業的精心照顧下健康無比,倒是王繼業本人卻因為連日的操勞,自己不幸病倒,醫生是請不起的,因為王繼業口袋中的錢僅能維持在20多天,必須等到老船長的返航之日。那是孩子們哭聲,驚動了附近路過的一個好心華人。他懂得一些醫術,在檢視王繼業病情後,親自抓藥,灌下數次湯藥後,王繼業才在第三天最終甦醒過來。
王繼業在醒後致謝時,才知道眼前20多歲的救命恩人自稱凌興漢,本是他是乾隆時代的大文豪凌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