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和物力來對付葛爾丹。當然。葛爾丹的所謂叛亂是被平息了,但尼布楚等等的這些遼闊的地域呢?也就成了永遠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你們和沙俄簽訂的璦琿條約,就更加無恥之極。從康熙開始,直到不久前的咸豐、慈禧和奕山,無論他們中的誰,其實都在始終玩弄著同樣地一個鬼把戲,那就是慈禧那個寧予外夷,不給家奴的最經典的思想。”
“說說容易。可做起來……”景淳低著頭,有氣無力地哼著,“你們……你們不還是一樣……一樣也放跑了被圍在伯力和烏蘇哩昂阿的沙俄?”
景淳地話把陳玉成逗得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的參議大人。不一樣,不一樣啊。雖然我們也是放跑了人,但我們前進了一大步,而且,您慢慢地往下看。還有更精彩的好戲在後面要等著上演呢。記住我的話,任何屬於我們天朝的每一寸領土,都比我們地生命和鮮血更重要。”
但願如此吧!景淳不再說話,而是在心裡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先不管日後陳玉成他們這種人會不會真的是言行一致,就憑陳玉成最後的那一句話,他就為他的大清感到汗顏。想當年太祖起兵立誓要搶奪偌大中國的花花世界的時候,“我大清”那是如何的氣吞萬里如虎。而對大明地每一寸國土又是如何地貪婪,只要有大明殘餘存在的地方。就必然會有“我大清”縱橫震撼地鐵騎。可自那以後,何曾又聽到過哪怕是隻言片語的對“我大清”腳下這片搶奪來地富饒土地。所表現出來的無比地珍惜的聲音呢?
想想當年地聖祖皇帝,那麼聰明的一個人。居然會把臺灣列為化為,如果不是為了跟盤踞上面的鄭氏逆匪較勁。臺灣也曾經根本就不想要。北面那個如今即將面臨在眼前,當初從明王朝手裡搶來的比臺灣要大上好幾倍,同樣號稱是“我大清”的領土的庫頁島就是例證。恰恰就是由於上面沒有跟“我大清”作對的類似“臺灣鄭氏”之人,兩百年來,“我大清”既沒有在庫頁島上面駐軍,就連個正經的地方衙門甚至也都沒想起要設上過一個。以至於諾大一個庫頁島,早就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沙俄和倭奴的樂土。
看來,“我大清”也就是對內、對老百姓強壯兇狠如猛虎,而對於外夷,“我大清”不過就是一隻可憐的病貓。
一八五七年三月中旬,太平天國工農紅軍進駐廟屯。
廟屯,與廟街隔著在這裡奔騰入海的黑龍江南北相望,它曾經僅僅是一個有著幾十戶以在黑龍江沿岸漁獵為生的赫哲、費雅喀和鄂倫春族人家組成的小村落。當年穆拉維約夫這些沙俄盜匪搶佔了對岸的廟街的時候,這裡又曾經是抵禦沙俄進一步南侵的橋頭堡,廟屯的老老少少幾百口人,又曾經毫不吝惜地儘自己的一切可能,期望著能夠協助大清的軍隊,保住自己的家園。
而令他們沒有想到地是。不僅是他們地家園。還有他們身後更廣闊地土地。卻都在某一天被他們倚為唯一靠山地大清。出賣給了與他們不共戴天地沙俄強盜。
全文字版,更新,更快,盡在⑴бk文學網,電腦站:ωωω.ㄧ⑹站:wàp.ㄧ⑥支援文學,支援①⑥k!夜裡。大清兵不聲不響地跑了。而光天化日之下。挑著三色旗。大搖大擺、氣勢洶洶湧過江來地。則是沙俄瘋狂地馬隊。在廟屯。沙俄們沒有像其他新得到地地方一樣。還對世世代代生存在那裡地人們先下個驅逐令。他們對這個早就視為眼中釘地廟屯。搞地是慘絕人寰地滅絕政策。廟屯地百姓。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更不管你抵抗還是順從。全部都被用馬刀和槍刺威逼著。一步步走進波濤洶湧地。他們賴以生存地黑龍江中。
其後。這裡被改稱涅維爾斯科伊卡。數以千計地沙俄移民蜂擁而至。這裡不僅築起了新地街道、搭蓋了新地房舍。還建起了一座東正教地教堂。而每天都會響起地。那象徵著主地福音地教堂裡地鐘聲。似乎也抹去了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