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節目的陸續播出,導演團的作品陸續呈現,有泠琪的《鏡中人》,有董佳音的《地球最後一個原住民》。

《鏡中人》講述的是一個黑心企業家利用克隆技術製造了一個年輕的自己,準備大腦移植到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的克隆體身上的故事,《原住民》則是暢想廢土戰爭之後留下了最後一個人,和變異的植物動物周旋作戰,講述的是關於環保的反思。

《鏡中人》不算硬核科幻,嚴格來說這是取巧,這個故事只是包裝了科幻的皮,核心還是一個探究倫理道德人性的故事,這也是泠琪的長項,隱見鋒芒。

董佳音則是實打實刻畫了廢土,當然因為專業評審各方面的限制,雖說是廢土,但卻只是利用了廢汽油桶,廢品站找到的一些報廢的工業和汽車配件,堆成了一個廢土的樣子。至於背景的破敗城市,則利用智慧軟體來處理了,因為是隻能用專業入門級軟體,所以處理出來的效果有限,就是說質感不行,看還是能看,只是會有一些不太真實的虛無感。

這其實是整個導演團所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特效中最難的也就是做到真實,所謂質感。想要有若實感的做出一個幻想產物,讓那些只存在於人們幻想中的事物像是真實一般存在,這之中所需要的建模,材質,動畫,燈光,渲染的過程和技術,不光需要強大的軟體,還有頂尖的硬體支援。

當然,現在硬體可以購買雲資源了,能夠比普通硬體價格便宜,但那也只是便宜了三分之一而已,幾百萬的東西,還是百萬級。

一干導演團手上是炊米稀少,卻要做一桌大宴。

不過眾人還是依據手頭上有限的時間和技術條件,交出了自己的菜餚。

論科幻作品的質感,因為製作成本關係,當然就不強了,這是普遍現象,好在平臺觀眾對此是有預期的,不可能像是真正一部大片電影那樣挑剔。所以重點還是要看怎麼呈現一個故事。

當然眾人中也有故事完成度低,以及粗糙的地方,泠琪的故事有些硬傷。董佳音的《原住民》也因為特效,有些地方很出戏。但也基本都是瑕不掩瑜。

第四期播放的時候,很多人都提前或者準時守候坐在電腦面前,或者拿著手機找了個沙發或者床舒舒服服的姿勢,開啟菠蘿網。

小平頭嘉賓團的主持人寧濤面孔出現在嘉賓室裡,先進行了預熱,講述了很多在這個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年輕人們點子創意的呈現,還有分工協作的問題,這些都是節目值得津津樂道的看點。

然後這一期的正菜上桌。

林園作品《快看那隻貓》展示,竟然是一部動畫,但是從風格上有種復古的科幻感,機器人都是銅皮造物,主角是一隻貓,在一座未來城市流浪,妙就妙在以貓的視角去體驗未來科技,沒有一個人類,人工智慧佔據的未來時空全是機器人,但所有人都對貓表現出了諂媚,還居然很溫情。這張牌打的很好,一出來評論區和彈幕都進行了刷屏,中心思想都是可愛。

評價上嘉賓們一致表現出了好評。這部作品的叫好也是在預料之中的,所以在最初成片的時候,菠蘿網就和林園簽下了《快貓》的周邊販售合同,轉手就送進了陳家錢的設計公司。現在根據陳一聞的建議,減壓玩具上發了家的陳家錢手上有一大筆錢,還有穩定的現金流,這世道,什麼都不比這東西來得更讓人踏實,有了這些資本,鴻瀚打算開設一家設計公司,負責ip形象設計定製。

陳一聞建議就取名為“天工院”,天工院進行設計,鴻瀚廠生產,當然這是初步,背靠著青山一個生產基地,陳一聞有心整合一下,以後這裡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附加ip價值的外銷周邊產品。

當然眼下最大的一個計劃,已經開始起步了,等到劉啟榮的西遊世界拍攝成功之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