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張學良的講話,震驚得學生們一時轉不過彎來,就好像一團烈火遇到了一座冰山,雙方不僅沒有發生絲毫共鳴,學生們的激情倒被澆滅了不少,只得怏怏散去。
第二天,張學良給國民『政府』的電報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被中央日報刊載出來。
張學良在電文中說:“日兵自昨晚十時,開始向我北大營駐軍施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毫無反響,日兵竟致侵入營房,舉火焚燒,並將我兵驅逐出營,同時用野炮轟擊北大營,死傷官兵待查。城內外警察各分所,均被日兵『射』擊,警士被驅退出,無線電發報臺亦被侵入,向日領迭次交涉,乃以軍隊之行動,外交官不能直接制止等語相告,顯系支吾,並雲由我軍破壞南滿路之橋樑而起,實屬捏詞,截至本日午前五時,尚未停止槍炮。以上等情,均經通知各國領事,伊等尚無表示,職等現均主張堅持不與抵抗,以免地方糜爛。最後復得沈電臺報告,日軍已於今晨六時三十分入省城,佔據各衙署各通訊機關,驅逐我警察,遮斷我北寧路站,此後訊息完全阻斷,情況不明。日方宣傳,因我軍襲擊南滿路,故日軍施行追擊。但事實上我方絕無此事,即日軍犯我北大營時,亦毫未與之抵抗。除電呈國民『政府』外,敬電奉聞。張學良叩皓。”
沉浸在丟失國土悲憤中的國人,從電文中奇怪地發現,“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毫無反響”、“即日軍犯我北大營時,亦毫未與之抵抗”等語,竟是張學良從“頗有政績”的角度向中央進行彙報的。
天津《大公報》也刊登了對張學良的採訪:“君來為訪問瀋陽之新聞乎?實告君,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十八日晚十時許,日兵突以五六百人闖入我營,開槍相擊。我軍本未武裝,自無抵抗,當即被擊斃三人。先是日方以車頭載兵將皇姑屯中日鐵路交叉處轟毀。隨即退去。故日方發表謂我軍破毀滿鐵路軌,絕對無有其事,蓋我方避人挑釁之不暇,豈能出此?駐沈各國領事,俱能明瞭真相。日兵既入北大營,每間五分十分鐘,即由附屬地開炮,直對北大營轟擊,當經我方商之駐沈***林總領事,請於五分鐘內,速予制止林氏先請以十分鐘為限,嗣又來電謂已成軍事行動,本人無法制止云云。自是日兵佔領所有交通機關,並本人住宅亦有日兵守衛,惟截至昨上午六時半上,秩序未壞,我方官民,悉不準備抵抗。吾信臧式毅『主席』必在城內,努力維持,不令秩序破毀。此事自應由『政府』負責交涉。***此次,既未下最後通碟,又未宣告開戰,而實際採取軍事行動,令人不解,仍望國民冷靜隱忍,勿生枝節。”
感謝“70生人”書友的打賞!
第五百五十三章 抗戰 波瀾(二)
第五百五十三章抗戰波瀾(二)
同一天,國內各大報紙還刊載了張學良於協和醫院對中外記者的談話。
“十八日夜,日軍突然襲擊沈陽,並將該處與滿洲其它各處佔領,成一作戰行動,此舉實毫無理由,且為未有之先例。此事發生,在***已有數星期之煽動,其作此行動,適逢中國在水災、共禍與內戰分擾期間。餘窺透日軍擬在滿洲有某種行動後,即下令部下倘遇日軍進攻,中***警不得抗拒,須將軍械子彈存於庫房。當日軍進攻訊息傳來時,立時又下令收繳軍械,不得作報復行動,故當日軍開槍,並用炮轟擊北大營與其他各處時,中***隊並無有組織之報復行為。據日方稱,彼等此舉有直接原因,但舉世已共睹其在事前曾製造戰事,可證明此言之虛偽。日方現已發動,但中國方面並無意為交戰團體,中國只求全世界輿論之判斷,並希望公理之得伸。”
張學良在《大公報》的採訪中和對中外記者發表的談話,都清楚地表明瞭張學良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