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進攻,甚至還很可能要同時面對虎視眈眈的蘇軍的威脅。而北蒙那裡的國防工事還僅僅只是一個雛形,還需要積極備戰。
而這一切,都需要他這個第四路軍的當家人親自部署安排,現在包括簫國棟、陶蓉等第四路軍的主要領導人都忙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舉辦自己的婚禮,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這件事宋哲武也不願意拖得過久,抗戰開始前,他必須的解決這個問題。
在跟李如娟小心地解釋後,宋哲武讓李如娟轉告他的父母,等到明年6月,那時許多事情都會有了眉目,他們再結婚也不遲。
得到宋哲武的準確答覆,這讓李如娟興奮的臉上佈滿幸福的紅暈,嬌羞地瞪了宋哲武一眼,一轉身衝出了房間,回興華她自己的住處……
很對不起“竊明免費”書友的催更票,以及“70生人”書友的打賞,深藍這幾天事情實在是太多,如果不出意外,深藍會在週六,滿足“竊明免費”書友的願望。
第三百九十三章佈局治民模範閻錫山
第三百九十三章佈局治民模範閻錫山
有了對太原行署、綏遠和南北蒙的控制權,又有了大批仍在源源不斷的到來的人才,以及眾多亟待安裝的工業裝置後,宋哲武馬上就面臨一場聲勢浩大,甚至也是自清末以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絕無僅有的大規模建設任務。
任何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要想很快的完成,都必須要有一個方向正確、效率快捷的領導機構和組織體系,去引導組織各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協調工作,尤其是這樣一場規模巨大的建設更需要如此。
作為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規模建設的指揮機構,自然是非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莫屬,因為它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專家學者,這樣空前的建設規模,有他們來主持,那是再好不過了。
領導機構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協調組織,絕對保證它下達的各項政令,都會盡快的貫徹和落實。
而保證各項政令得到落實的基礎,自然是非民眾組織動員莫屬了。要知道,現在的工程基本建設,可是不像後世那樣有眾多的工程機械助陣,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基建工作還完全要由人工來完成。
而這首先要必須涉及到的,就是太原行署和綏遠、南北蒙最基層的民眾的組織和動員。要順利的動員民眾參與到這場大規模建設當中來,僅有北方建設發展委員會這樣的領導機構是絕對不夠的,他需要有眾多最基層的高效執行的組織來支援。
山西的基層組織恰恰是在全國做得最好的,至少是在現在還是如此。而這一切,都是閻錫山十幾年來大力推行村本政治的結果。
對於閻錫山所謂的村本政治,宋哲武一向很是欣賞。
閻錫山認為:“大凡世界各國,其行政網愈密者,其政治癒良好,愈進步。”
所以閻錫山熱衷於從構成嚴密行政網的最基礎的編村制著手,意欲由先使行政網從不漏一村起,然後再做到不漏一家,由一家而一人。閻錫山認為網能密到此處,才有政治可言。
就縣政而言,閻錫山主持制定的《各縣村制簡章》中說道:“眾村環布而成一縣,地曠情暌,僅恃知事耳目之覺察,勢難遍及。況一縣要政多端,長官責成於知事,而知事之下無供臂指之人,能力將有時而竭,此村制萬不可緩之原因也。”
由此不難看出,閻錫山推行“村制”的目的,在於加強基層行政組織的作用和力量,使政令得通,令行得暢。以利用嚴密的行政網,進行有效的統治。
閻錫山對村政建設十分重視。他認為村是最基礎的民眾聚居之所,為政不達諸村,則行政徒有其名;自治不立於村一級,則等於無本之木;舍村政而言政治,無異空發議論。
於是他在全省範圍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