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說也算是說得客氣的了,假如現在宣佈所有土地或買或透過其它手段要全部收歸國有,私人擁有土地的人會不會造反先不說,首先朝中的官員和王室宗親多半都會跳出來反對。天啟想了想也反應了過來,搖頭說:“看來是朕太急了,先慢慢落實這個耕種權吧,有了耕種權老百姓也能理直氣壯地做人,也能保證他們的生存權,不會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狀。”
劉宗周見天啟同意了百姓與土地三種關係的分析後,心中一陣高興繼續說道:“說這些是因為馬上就面臨著退役軍人的安置問題,接下來臣再說說目前我大明軍人的情況。現在很多衛所都是自己有軍田耕種,相當於軍人是在自耕自吃,雖說這樣能夠減少朝廷的負擔,但是軍隊的戰鬥力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由於軍戶的存在,很多地方的將士都是全家住在一起屯邊,這種兵不兵民不民的情形使得糧食產量不高不說,讓人懷疑種田久了計程車兵打仗只會用鋤頭挖人。”
劉宗周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天啟搖頭說:“用鋤頭挖敵人那是誇張了,不過成天研究怎麼種田計程車兵肯定打不過專門練習如何殺人計程車兵,對這種情形你們聖學院是怎麼考慮的?”
劉宗周說:“我們根據土地和人的關係總結出三個變化,主要是人的身份變化,聖學院經過分析認為經過整頓後的軍隊將會形成人員分流,會把亦軍亦民的屯軍變成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全職打仗的職業軍人,另一部分的軍人以種田、修房修路、實用技藝為主業,以打仗訓練為後備的新屯軍。如此一來就把全國適齡服兵役之人分為職業軍人、半軍半民、職業民戶等三類人。”
天啟說:“這樣分是對的,世上哪裡有那麼多全能型人才?什麼都想幹往往什麼都幹不好,分工協作才是正道。”
劉宗周說:“皇上要廢除固定軍戶,讓所有人在合適年齡都要服兵役,就必須考慮民戶參軍轉軍戶,軍人退役後轉回民戶的問題,這種轉變還必須做到平穩、公平還有制度化。在我們的看法中職業軍人平時是不對國家產生一兩銀子的貢獻的,他們只會用比一般平民多得多的花費進行訓練和準備,但是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受過良好訓練而且忠誠的職業軍人才是值得信賴的保證,從這個角度說單獨保有職業軍人是必須的。”
劉宗周的話使大家想到了大明的現狀,有上百萬人的大明軍隊卻被幾萬人搞得丟城失地損兵折將,很難說是不是因為絕大多數人軍人都是半職業軍人的原因,很多人根本上就是拿鋤頭的農民,見了敵人只會躲避逃跑,這樣的軍隊沒有什麼指望。
見大家都看著他,劉宗周繼續說道:“所有人到了合適年齡都必須服兵役,但是職業軍人只能由喜歡打仗能打仗的優秀士兵組成,不喜歡打仗的人和隨著年齡增長能力下降的軍人都必須先退到半軍半民的屯墾部隊裡,在那裡他們可以學習各種生產技能,到了服役時間就可以回家平穩過渡到皇上的大鐵公司裡,這種身份的轉變皇上以為如何?”
天啟想了想說:“先是要求所有人都服兵役,有沒有用只要不是殘廢先徵上來再說,等人到了根據意願進行針對訓練。能力強想打仗的成為職業軍人,能力不夠或者不喜歡打仗的進入屯墾部隊種地練習其它技能,最後回到各人的家鄉進大鐵公司集體種田做工,這設想非常好可以一試,不過先小規模試一試不要全部鋪開。朕還有一個疑問,職業軍人的糧食和花費從哪裡來?他們不種田了就必須由其他人養起來,由誰來養你們考慮過嗎?”
劉宗周點頭說:“這事我們商討過也細細地算過,軍人職業化後就不要有家室拖累的人,作戰部隊和屯墾部隊都一樣。以前一個壯勞力可以種十畝田,這十畝田可以養活五口人,假設作戰部隊的人數和屯墾部隊的人數一樣多,相當於一個人從養五個人變成養兩個人,五個人的糧食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