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統。他追隨海蘭察多年,深得海蘭察真傳。他是福康安專門請求皇上派遣來的,繼剛死去的海蘭察之位”。吳半天說道。
“連我們吳舉人都這麼說,看來額勒登保的確是個厲害角色。不過當前首務之急要除掉的是劉君輔和傅鼐兩個‘苗通’,他們長期居苗疆,對苗疆瞭如指掌。幸虧乾隆狗皇帝沒聽了他們的建議,否則我們就四處只有捱打的份。原本我想在筸城之戰解決這個狗奴才的命,無奈東黔戰場吃緊只好作罷,算他命大。”
劉君輔本是效忠皇上的一員文武雙全的大將軍,曾出征緬甸、金川,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僅因是漢人出身,常受旗兵長官凌辱。這次他獻計四路進兵策沒被採用,主要是乾隆皇帝對他是明器重暗提防的。吳八月率苗民第二次圍攻鎮竿城。劉君輔奉命統兵六千餘趕到鎮筸城,會同福寧。雙方在沱江爭戰多次,最後劉君輔和福寧大敗退回鎮筸城。此次戰役史稱“邊城之役”。
鎮竿城,即鳳凰廳城,是湖南分巡兼辰州、沅州、永順、靖州三府一州兵備道和鎮臺衙門三級軍政官署所在地。湖南省有三道,即湘北道、衡陽道和鎮竿道。其他二道只設文職,惟鎮竿道設武職,常駐二品大員,文武兼管,故鎮竿城苗疆第一軍事重鎮,素有“苗疆咽喉”之稱。鎮竿城外有千里邊牆,南北相通,沿途哨所相接,碉卡林立。城內有東西南北四大門,每門都有炮樓。城內駐有中營、鳳凰營、巖門營、得勝營、曬金塘營,以及前後左右等48個營,人數達十萬餘眾。故強攻不可為。吳八月率苗民只好先將城外各寨佔領,切斷“省地”通向鎮筸的各條運輸要道,採取圍而不打的措施,迫使城內缺糧、缺柴、缺菜,不戰自亂,不攻自破。可事與願違。正在鎮竿城內亂成一團的時候,卻傳來福康安、和琳兩大帥血洗黔東,湖南邊境告急。為了顧全大局,吳八月只好放棄圍城。一面派吳庭禮、吳庭義兩個兒子和石三保率大軍去增援石柳鄧和吳半天,一方面部署兵力,於湘、黔兩省交界的臘爾山、龍山一帶苗寨壘城堡築卡,創壕扎柵,以備持久之戰。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章 涅槃重生 (下)
石三保聽了便罵了一句,“狗孃養的劉君輔,如被老子逮住非送他上西天。”
“石王,你趕快回永綏設防。福康安是不會善幹罷休的,他一定會驅軍直撲湖南。永綏便是首當其衝。”吳八月說著。
石三保與石柳鄧一道速回永綏設防抗擊清軍,吳半天也速回烏巢河設防,隨後吳八月又派吳庭禮、吳庭義兩兒子率軍去支援石三保。
雨還在翻江倒海下著,好像要衝毀這世界似的。福康安在雨中清點各路人馬,得知損失了三萬人馬。這次他終於嘗試湘西人的厲害。他算明白當年馬、彭溪州之戰為何立溪州銅柱為盟,他終於體會到雖勝猶敗的感覺。這一切都不容他深想,戰爭還在殘酷進行。永綏廳城被圍久已,危若懸卵。城裡官兵早已斷糧亂成一團,靠殺馬、捕雀掘鼠為食,甚至把牛馬皮鞭煮食之。餓死、病死、不計其數。他不敢絲毫怠慢,生怕丟了永綏廳城無法向乾隆交待。他只好馬不停息帶著花連布和額勒登保等將領繞道梁冒、永順去救援永綏。同時他令福寧、劉君輔助剿永綏苗軍。劉君輔得令,知道乾、鳳廳道路阻塞,瀘溪也不能通行,便悄悄出城,取道辰州。統兵八千,由辰州北轉永定,而改由永順府南下,與湖北宜昌鎮總兵張適彥合兵一路,由北向永綏廳發起攻擊。石三保見福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