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史湘雲歷史結局(第2/3頁)
章節報錯
金麒麟導致寶玉死亡,正應了寶玉說的那句:‘丟了印平常,若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
這回末尾的批語:“若蘭射圃所配之麒麟正此麒麟也。”衛若蘭隱射的就是大順朝廷,寶玉是大明,所以若蘭配金麒麟殺死寶玉,後又配金麒麟射圃,射圃指的就是大順朝圍攻山海關的吳三桂。這些細節後文再一一詳解。
然而他們的高光時刻也是十分短暫的,崇禎十七年,他們攻破北京城,李自成短暫稱帝,但是他們展眼就遭遇重大失敗。
大順軍後來雖然堅持鬥爭了二十年,但是始終沒有達到過曾經的水平。也就是所謂的“展眼吊斜暉。”
按賈寶玉,薛寶釵,賈探春的影射邏輯,史湘雲的父母應該是大順政權的文官武將,他們在大順建立不久後,就被明清聯合打敗,之後也沒能再重建起來。
所以是襁褓之中,父母嘆雙亡。
李自成的英豪闊大,也是當時許多歷史人物承認的。
不過最終,大順軍還是與大明和好了,李自成死後,大順軍餘部主動聯絡明朝廷,表示願意效力,聯合抗清,這就是判詞裡的典故,高唐賦中楚王夢到巫山神女的故事。
大順軍餘部二十萬人左右,經過李過高一功所領忠貞營幾年轉戰之後,分成很多支隊伍,還是由李自成原來的部下率領。如李來亨,郝搖旗,袁宗第,劉芳亮,劉體純等,他們各自領軍與其餘幾部明軍合稱夔東十三家。
他們以興山、房縣、巫山、奉節一帶為根據地,也就是重慶三峽等地區堅持抗清。
他們時聚時散,在巫山附近,與巫山神女的典故剛好吻合,他們也象神女一樣,散為朝雲,聚為暮雨。
雲也就是史湘雲,雲散高唐便是滿清最後進攻夔東十三家時,他們最終被擊敗,但是大順軍餘部居然沒有一家投降,全部戰死或自殺自焚為大明殉國了,這時已經到了康熙三年。
關於歷史謎團李自成之死,樂中悲裡也有所提及,就是判詞裡“湘江水逝楚雲飛”裡二妃哭舜的典故。
知道了史湘雲隱射大順軍,再來看作者用這個典故,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注意這兩個詞:“大舜”,“舜帝”。
相傳,在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它們經常到湘江來戲水,導致洪水暴漲,沖毀莊稼沖塌房屋,引起百姓的強烈不滿和怨恨。
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得知惡龍禍害百姓,一心想要去懲治惡龍,幫百姓除害解難。
舜帝走後,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在家日夜為他祈禱,等待著他凱旋的喜訊。
年復一年,舜帝依然音信全無,二人思前想後,決定前去找尋。她們來到九嶷山,幾乎找遍了九嶷山。
在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她們發現了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珍珠貝壘成的舜帝的墳墓。
舜帝斬除九條惡龍後病死了,湘江的百姓為了感激舜帝的恩德,為他修了這座墳墓。
九嶷山上的仙鶴也為之感動,從南海銜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
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哭了九天九夜,眼睛腫了,嗓子啞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這段故事與李自成之死幾乎一樣,李自成也是生活在一個惡龍禍害人間的時代。
他建立大順政權,與舜帝一樣他也成了“順帝”,他關心百姓疾苦,一心想為百姓除害,提出的口號是“繳兵安民”。可能大多數後人只知道“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其實李自成的事蹟後人知道的不多。
後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退回陝西,之後又遭遇“明軍”和清軍的內外夾擊,接連失敗,便退出陝西,與部下妻兒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