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跟著去看,沒想到,整個絳雲樓原來是一個藏書樓。整個樓內巨大的書櫃竟有七八十座,據虞山說他藏書種類繁多,各類古籍真本數量巨大。

弘智與大雲、石頭都覺得,要將石頭記此書完成,非錢虞山不可,當今天下,論文章詩詞,論史學造詣當屬錢虞山為泰斗。

弘智讚道:“人道亂世黃金盛世書,虞山公倒是反過來了。”

他與石頭交流一番,石頭贊同,便對虞山開口:“虞山公,晚輩自恨才疏學淺,懇請一事。先生乃文壇領袖,文章蓋世,如念及心中一份慈悲之心,將此石頭記一部史書,編述一記,使之能夠告白天下,傳於後世,晚輩自當永感先生大恩。”

錢虞山聽了,有些許錯愕,善笑道:“石頭此書,有弘智指點,已經可算千古小說中之一絕了,為何還要我這無德之老朽染指,若讓人知道了去,豈不玷汙瞭如此一本好書。”

石頭見他不肯,只再三懇求,虞山只道:“今我之名聲在外,若人聽說了此書與我有關,只怕先要罵上三句,此萬不可為也!”

弘智見此,出聲道:“虞山公,你可知石頭是何人?”

虞山聽了,看著弘智:“哦?何人?”

“他是我與大雲當年在宮中所教之烈皇三子呀!”

虞山與柳先生聽了,頓時呆在當場,七十老人見這年輕的皇子,淪落至此,不知是何心情,嘴唇都懂,竟流出眼淚來。

良久之後,虞山才道:“殿下還有復國之心否?”

“無!”

石頭回答的十分堅定,虞山接著道:“既然如此,大雲弘智你們以後再不可暴露石頭身份。”

“是!”

“好!我等既要修此史書,就要如歷來修正史一般,秉史筆照實記述,待將來我華夏再興,世人便可憑此一部石頭記,推翻胡虜所修明史中之虛假妄言!”

幾人聽了,紛紛道好,虞山再次提議:“歷來修史,非一人之力可為,吾必當全力以赴,諸位亦可全力為之。”

“自然!”眾人紛紛答應,大雲說完,想起自己還有一事未了,說道:“吾需當儘快辭去京中之職,好回鄉專心此事。”

弘智道:“我五人現今就是為我朝修史之人。”

幾人便商量一番,將此書如何修,誰主修,遵循何原則一一說了,因石頭已經將崇禎朝一直到隆武朝的事基本都編修過了,大家一致決定以此為基礎,再行增加修改。

目前以虞山為主修,先將石頭所寫之石頭記原稿審閱修改。其餘人不必呆在一起,各自將史實部分,按同理改編成石頭記中的故事,到時再由主編選擇增刪。

虞山道:“吾既主修,敢問石頭,涉嫌對我大明皇族不敬之事,是否接受。”

石頭答曰:“我聽聞古人修史,皇帝尚不可觀看,請先生秉史筆直言。”

“好!”

虞山又拿紙稿,開始正題:“你將國家擬成一個人,這可難為讀者了,如何告訴他們呢?人們看書,可不會往此處想啊!”

“這確實難,難在人心。”

“對了!”虞山贊同,“最難之處,不過人心,人之所想,跳不出常理,打破這道牆,讓人覺得有奇怪之處,引著他去想,去猜你的真正意圖,才是最好的。”

“如何讓人主動去猜呢?”

“直說我已將真事隱去,假語存留,他必要猜上一猜,探究隱去的是何真事。”

石頭聽了,覺得這虞山已將人心琢磨透了,說道:“那如何讓人猜對而不至於猜錯呢?”

“沒有與你相同的心,決不能感受到你之情,不通文墨,不知你所用之典故者,看不懂你之用意,不知史實者,無法將書中之事與歷史相照應。

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