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關於賈府失敗的根源(第2/3頁)
章節報錯
裡也有很多描寫,書中所表達最重要的一個意思,就是讓我們不要輕易相信他們說的話,後面我們會結合原文具體解釋。
他們來明朝,包括傳教士利瑪竇等眾多洋人,都希望得到通靈寶玉的秘密,脂批所說的“一捧雪伏賈家之敗。”就是指這些人為了得到通靈玉的秘密,而勾結薛家害了賈府。
這個故事裡的一捧雪是一個玉杯的名字,這個玉杯最大的秘密是:用它燒開水會發生神奇的事情。
那麼,是什麼東西在燒開水的時候,會發生神奇的事情呢?大家可以先想一想。
我們再來看寶玉摔通靈寶玉:
襲人忙接了玉道:“何苦來,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
寶玉向林黛玉道:“你只管剪,我橫豎不帶他,也沒什麼。”
這是暗示大明此時要往南京去了,沒有帶上崇禎朝廷的重要資料。
沒有隻顧裡頭鬧,誰知那些老婆子們見林黛玉大哭大吐,寶玉又砸玉,驚動了賈母和王夫人。
急的襲人抱怨紫鵑為什麼驚動了老太太、太太,紫鵑又只當是襲人去告訴的,也抱怨襲人。
那賈母,王夫人進來看到這樣情況,把紫娟襲人教訓了一頓,算是替主子受過了,這就是賈府處理問題的方式。
二人都沒話,只得聽著。還是賈母帶出寶玉去了,方才平服。
賈母將寶玉帶到南京去了。
過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家裡擺酒唱戲,來請賈府諸人。
寶玉因得罪了林黛玉,二人總未見面,心中正自後悔,無精打采的,那裡還有心腸去看戲,因而推病不去。
林黛玉不過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氣,本無甚大病,聽見他不去,心裡想:
“他是好吃酒看戲的,今日反不去,自然是因為昨兒氣著了。再不然,他見我不去,他也沒心腸去。只是昨兒千不該萬不該剪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帶了,還得我穿了他才帶。”因而心中十分後悔。
那賈母見他兩個都生了氣,只說趁今兒那邊看戲,他兩個見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
老人家急的抱怨說:“我這老冤家是那世裡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麼兩個不省事的小冤家,沒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幾時我閉了這眼,斷了這口氣,憑著這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偏又不咽這口氣。”自己抱怨著也哭了。
賈母說兩個人鬧到天上去,也是暗示了此時是崇禎與大明鬧到最後,都一起到天上去了。
這話傳入寶林二人耳內。原來他二人竟是從未聽見過“不是冤家不聚頭”的這句俗語,如今忽然得了這句話,好似參禪的一般,都低頭細嚼此話的滋味,都不覺潸然泣下。雖不曾會面,然一個在瀟湘館臨風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卻不是人居兩地,情發一心!
薛蟠過生日以後,寶玉所在的怡紅院就只在南方了,崇禎皇帝則長眠於北方,這就是一個在瀟湘館,一個在怡紅院。
在這一回裡作者還進行了一個對比,就是享福人福深還禱福,這個享福人就是賈母,她代表大明的列祖列宗,去清虛觀打醮就是為賈府求福,那麼賈母為什麼能享福?
作者特別用撞見小道士一段進行了對比,王熙鳳對他是又打又罵,眾婆娘媳婦也是齊呼“拿,拿拿!打,打,打!”
這其實體現了王熙鳳與賈府眾媳婦代表的明末統治階級,對底層人物的欺壓與蔑視。在書中,王熙鳳還幹了很多壞事,路過鄉下把人家都趕出去自己住,收銀子害死人,剋扣月例銀子放高利貸……
相比較的,是賈母對待底層人物的完全不同。
賈母得知此事後,則是連說可憐見的,讓賈珍給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