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薛寶釵幫史湘雲做東(第1/2頁)
章節報錯
史湘雲作完兩首海棠詩之後,眾人都說好,她覺得自己來晚了,一時衝動,要自己做一回東再開一社,因此引出了一段薛寶釵幫忙出主意的橋段,這其中也是隱藏了一段歷史迷案。
原文:
至晚,寶釵將湘雲邀往蘅蕪苑安歇去。湘雲燈下計議如何設東擬題。
寶釵聽他說了半日,皆不妥當,【庚辰雙行夾批:卻於此刻方寫寶釵。】
有了上兩回的解析,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段寫的是湘雲代表的大順軍在西安建國大順,準備一統天下的事。
薛寶釵下面這段話,其實就指出了他們當時的問題,也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寶釵因向他說道:“既開社,便要作東。雖然是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後,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後方大家有趣。你家裡你又作不得主,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你還不夠盤纏呢。
這會子又幹這沒要緊的事,你嬸子聽見了,越發抱怨你了。況且你就都拿出來,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難道為這個家去要不成?還是往這裡要呢?”
一席話提醒了湘雲,倒躊躕起來。
薛寶釵說的第一個問題是:既然你想做東,就要各方都照顧到,既要自己便宜,也要不得罪人。
意思就是想要得到天下,就要幾大勢力群體都不能得罪,這樣才能獲得他們的支援,自己做起事來才方便。
有了各大勢力的支援,自己才可能有錢辦事,而史湘雲恰恰是沒錢,這就說明大順軍當時是軍費不足的。
正是因為軍費不足,他們又不願意違背自己的綱領向農民收取錢糧,轉而去追贓助餉,就得罪了士紳勳貴,也因此導致了失敗。
其實這也是很多起義失敗的根源,歷史的真相往往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那樣,並不是什麼“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象薛寶釵說的,你要綜合平衡各方關係,分配好利益,加上自身有足夠的實力才行。
然而這段描寫並不是作者在事後分析這些,而是在記錄歷史。
寶釵代表的滿清,在大順一建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真實的歷史上,他們得知情況後,立即派使者帶著書信去聯絡了大順軍,表示願意出力共同推翻大明,所以這一節其實寫的是這件事。
由於道路不通,這封信是由使者繞道蒙古草原快馬送去的,進入山西后找到了大順軍,此時李自成已經拔營,因此沒有第一時間收到這封信,但是留守的部將還是把信送給了他。
當雙方聯絡上的時候,大順軍已經發過檄文昭告天下,大軍也已經快出山西了,但是由於軍隊一路沒有遇到抵抗,也就沒有從沿路的各個城池裡收穫到預想的錢糧,因此他們行進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沒多少錢了,要知道大軍出征各處都是要大量燒錢的。
但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因此薛寶釵說“,做這個東道也是不夠。難道為這個家去要不成?還是往這裡要呢?”
史書上有這封信的記載,我們看一下多爾袞以順治小皇帝的名義發出的這封信:
大清國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並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矣,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順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這只是滿清留下來的部分,大概意思是西邊的大帥們,我們聽說你們連戰連捷,攻克城池,這次寫信來,就是表示願意出力幫助你們協同進攻大明,到時候共享富貴,不知你們意下如何,請你們回覆。
史書上只有這一小段,但是當時雙方是怎麼談的,最終結果如何,人們都不得而知,《紅樓夢》中這一段薛寶釵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