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來舉例,遼東打仗需要錢,魏忠賢發動閹黨的勢力就能搞來錢,而魏忠賢死了以後,就連崇禎皇帝親自向百官要錢都要不到。

還有一點需要明白的就是:想做閹黨也得有能力才行,閹黨的規模也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當時明朝廷的大部分重要崗位,都是投靠了閹黨的官員,包括齊黨,浙黨,楚黨。

當明朝剷除閹黨的時候,下腳太重,把他們全都牽連在內,重罪的處死,輕罪的革職,並且永不錄用,這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離開朝廷。

相當於一個公司把總經理到各部門負責人,大小管理層全部趕走了,造成公司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這就是襲人被踢了以後,晴雯敢於向寶玉提出換人威脅的原因,但是在寶玉生氣真的要換他的時候,她卻表示一頭碰死了也不願意出去。

寶玉這時的一句話,就表明他後悔了,在晴雯挖苦襲人時,寶玉說“你們氣不忿,我明兒偏抬舉他。”只是襲人的心已經灰了,寶玉再想扶持她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們讀者看襲人的作為,經常會不喜歡她,這就是作者厲害之處,因為現實中就是這樣,很多人就是討厭太監的做事風格。

怡紅院這些矛盾算是朝廷內部的黨爭,後面發生的事情才是更為致命的,那就是史湘雲得到了金麒麟,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隱射就是大順軍集齊了兩個金麒麟,按寶玉的原話來說,就是“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

關於史湘雲得到金麒麟的部分,我們前面也破解過了,就是所謂的清流文官們把流寇問題搞砸了以後,李自成的大順軍也乘機做大了,我們都知道大順軍是滅亡大明的主力

這時我們再把這三個部分連起來看,就明白作者這樣寫的用意了,他把閹黨倒臺,清流白費軍餉,李自成起義軍做大連起來寫給讀者看,卻並沒有過多的去評論其中的聯絡,這就是典型的寫史書的春秋筆法。

至於讀者能不能看明白,那就要看各自的緣分了,如果讀者能看懂作者的用意,也不白費作者的一番苦心。

更現實的意義,是後人能不能從中吸取教訓,若能以史為鑑,找到更好的處理問題的辦法,那才是作者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