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士給秦可卿看病,還體現了中醫的一大特色,那就是對情緒的看重。

他說:

大奶奶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此病是憂慮傷脾,肝木忒旺,經血所以不能按時而至。

這就是中醫的五情理論,它不只是關注身體的疾病,更能看到情緒心神對健康的影響。

《黃帝內經》說: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同時,心也易喜,肝易怒,脾愛思,肺喜憂,腎也容易受到驚嚇。

秦可卿是心性高強,思慮太過,則會傷到脾土,肝木太旺,所以會過度耗損肝血,這些就是上回說過的,大明的疾病。

現在我們看張太嶽給大明開出的藥方:

藥方名字叫作“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氣就是類似於現代所說,人體執行的能量,益氣就是增加政府執行的工作效率。

養榮兩個字,就是養榮國府,即華國府,榮就是指華,所以還是養華夏。

脾屬土,補脾就是補土,和肝,就是抑制肝木,使它的生長不要太旺。

那麼如何做到呢?我們看用的藥:

人參二錢,人參是大補元氣的,這是君藥,一切改變的前提,人如果不能運化藥物,吃再多藥也沒用。

秦可卿是大明天下,張太醫是張居正,反應到改革上就是先搬部考成法。

考成法,就是對官員的工作進行考核,看工作完成了多少,以考成法監督,從內閣到府州縣工作完成的力度,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治病。

如果政策下達了,無人去執行,就像吃了很多藥,卻沒有元氣去運化一樣,所以先用人參。

白朮二錢土炒,白朮是健脾益氣祛溼的,就是最佳化脾土,代指張居正改革的重點,丈量土地,去除土地資料的水分。

這一量,全國多出來一百八十多萬頃的土地,這些原本都是肝木偷偷隱匿的田地,大大增加了國家的土地收入。

雲苓三錢,即雲南的茯苓,茯苓利水滲溼,寧心安神,也就是治水的。

張居正重用治水能人潘季訓,用一年半時間,修築黃河到淮河的堤壩,有效地抑制了黃河氾濫,暢通了漕運。

漕運與黃河治好了,京城裡也就寧心安神了。

熟地黃四錢,熟地黃補血,滋補肝腎。肝為將軍之官,主軍事,腎五行屬水,在北方。

這就是張居正在治理水患,加強戰守力量的同時,又積極尋求改善蒙漢關係。隆慶五年,張居正力主明朝招封俺答為順義王,雙方互市,史稱隆慶和議。

歸身二錢酒洗,當歸身,是補肝血,清血,增潤的。

白芍二錢,白芍收血柔肝,平抑肝陽。

川芎錢半,川芎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上面這三味藥,都是針對血脈進行調整的,治的就是肝血虧虛的病,肝主藏血,將軍之官,其實就是對軍事的調整。

張居正的軍事措施叫“外示羈縻、內修守備”。

重點是加強北邊防務,重用譚綸、戚繼光、方逢時、李成梁等著名邊將,主持薊鎮、宣府、大同、山西和遼東邊務。並積極操練兵馬、提高軍隊戰鬥力。

並且張居正認為軍事主官被文官把持,同時又被巡撫,御史,監軍制約,武將的作用無從發揮,於是建議賦予武將更多的戰守權利,這就大大提高了明軍的戰鬥力。

可惜後來文官集團,又奪回了軍權,導致武將的地位大大降低,這也導致了明末軍隊戰鬥力的下降。

黃芪三錢,黃芪補益肺氣,脾氣,肺是相傅之官,調節治理全身上下,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政府,輔助君主治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