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馮紫英的隱射(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本不想去,只是沒辦法。這一次,對他來說是大不幸中的大幸。
脂批提示的又伏一大事。
我們知道,脂批提示的伏一大事,都是在提醒讀者,這裡是隱藏了一個歷史大事件,結合三月二十八這個日期,那就是山海關大戰了。
我們看一下史書對山海關大戰的記載:
李自成部是三月十九佔領北京,後派唐通部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唐通是前明朝宣化總兵,松錦大戰八總兵之一。
他說三月二十八日就去了,寶玉說怪道初三四沒見他,也就是四月初三四,他不在京城,已經在山海關了。
作者給馮紫英的父親取名馮唐,這是書中唯一一個與歷史人物重名的,一定有作者的用意在。
唐字,應該就是聯絡到唐通,他所任的宣化總兵,就在今天張家口,而馮唐,正是今張家口人。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大同,崇禎封唐通定西伯,與吳三桂、左良玉、黃得功一起徵召勤王,結果只有唐通入京。
崇禎賞賜銀幣,蟒袍玉帶,唐通部也就成了唯一一支守衛京城的軍隊,所以作者說他是神武將軍。
按史書記載:命與監軍太監杜之秩守居庸關。唐通領軍出關戰李軍,但杜之秩卻開居庸關向李投降,導致唐通腹背受敵不得不降。
李自成進京後,對其委以重任,命其攜賞銀並許以父子封侯,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
這就是馮紫英說的,三月二十八去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確定,鐵網山指的就是關寧錦一帶,黃海,指的就是黃色的海,即現在的渤海。
吳三桂在接到唐通的招降以後,決定投降大順,帶人入京面見李自成,然而在半路上,他接到京城的書信之後,改變主意返回山海關。
吳三桂偷襲唐通部,重新奪回山海關並寫信聯絡清軍。
唐通丟失山海關以後,向李自成報告並求援,四月十三,李自成親帥6萬大順軍,並有兩萬餘明朝投降軍隊,出征山海關。
吳三桂與高第部共三萬人,奪回關門之後又招募了2萬,共五萬人。
而此時多爾袞已經領6萬帶甲騎兵,日夜兼程趕往山海關。
四月二十一,李自成部攜帶一百多門大炮到位,開始攻擊山海關,同時,得知清軍來襲,便派唐通領軍萬餘,繞道一片石,包圍吳三桂部,阻斷其與清軍聯營。
這就是書中,馮紫英隨父鐵網山打圍。
清軍趕到之後,與山海關大炮配合,擊潰了唐通部,這就是他被兔鶻捎一翅膀,留下了傷疤。
兔鶻:女真人稱束帶為兔鶻。也指一種區域性羽毛帶赭色的白鷹。
紫英說他本是不想去的,也就是向薛蟠表明,我是無意與你為敵的,只是父親要去,自己是無奈。
大順軍是四月二十六撤出北京,馮紫英卻是前兒才回來,說明他戰敗之後,與父親走散了,沒趕上大部隊,所以才有了此次赴薛蟠的宴。
薛蟠生日是多爾袞進京了,馮紫英卻與寶玉出現在了他的生日宴上,說明他準備改換門庭,投奔薛蟠了。
再看原文:
薛蟠眾人見他吃完了茶,都說道:“且入席,有話慢慢的說。”【庚辰側批:□文再述。】馮紫英聽說,便立起身來說道:“論理,我該陪飲幾杯才是,只是今兒有一件大大要緊的事,回去還要見家父面回,實不敢領。”
薛蟠寶玉眾人那裡肯依,死拉著不放。
薛蟠生日宴是要與大家瓜分利益,拉著馮紫英不放,就是拉攏唐通部。
馮紫英推脫說,需要面見了家父,才能下決定,也就是回去勸唐通投清。
馮紫英笑道:“這又奇了。【庚辰側批:如聞如見。】你我這些年,那回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