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137章說史湘雲論陰陽裡,作者透過湘雲之口,告訴我們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有陰陽兩面的,就連一把扇子也是如此。

這回接著上文看張獻忠受招撫之後,晴雯撕扇子。

撕扇子一回回前有:【庚辰:“撕扇子”是以不情之物供嬌嗔不知情時之人一笑,所謂“情不情”。】

這裡是說晴雯還在不知情之時,扇子則是“不情之物”。

現在的不知情,就是晴雯這樣的人不能體會扇子的珍貴,那麼既然說她現在是不知情時,說明將來有一天她是能體會到的。

晴雯隱射清流文官,這個情節裡說的就是楊嗣昌這樣的清流,他們不能切身體會到扇子的珍貴。

他們耍起理論來一流,實際操作時可能就差點意思了,寶玉這個主子說他兩句,她是一定會頂幾句的。

楊嗣昌主持十面張網,熊文燦總督六省軍務調集十幾個省的軍力圍剿流寇,基本將肆虐多年的流寇平定。

如此大的軍事行動,消耗了明朝大量的財力,但是消耗瞭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之後,在最後時刻卻沒有剿滅已經被包圍的流寇,所以這就是把戰爭當做兒戲了。

看作者是如何寫的:

因此,今日之筵,大家無興散了,林黛玉倒不覺得,倒是寶玉心中悶悶不樂,回至自己房中長吁短嘆。

偏生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將股子跌折。”

這扇子是有股的,就是摺扇,一股一股的外端由紙連線,開啟可以扇風,這是我們能看見的陽面。

作者覆蓋下的陰面,是我們讀者看不到的,需要把隱去的真事翻過來才能看到。

試想寶玉此時心內糟糕之極,一腔無名無有宣洩之所,這晴雯恰於此時將扇跌折。

若在平時,以寶玉寬仁之心必不計較,此時晴雯就成了倒黴的出氣筒了。

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麼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事,難道也是這麼顧前不顧後的?”

這裡寶玉藉機發作一番,而且物件是自己房中的一個丫鬟,而且就跌扇一事而言,言之亦未太過,不算故意挑晴雯的不是。

此時若換做襲人,麝月等其餘丫頭或許就順著寶玉的口氣,認個錯或者顧左右而言它,就遮掩過去了。

寶玉代指大明,如今大明為了清流折損一把扇子大動干戈,指責“晴雯”折損扇子的行為太過愚蠢,可見扇子的重要性。

偏偏晴雯是塊暴炭,立馬反唇相譏。這下寶玉房內吵了起來,襲人聽了進來勸架。

這樣一件小事,搞的這麼風聲鶴唳,晴雯是有主要責任的,同時其剛烈不阿的脾性躍然紙上,也暗寫了寶玉平日是如何待下的。

襲人忙拉了寶玉的手道:“他一個糊塗人,你和他分證什麼?況且你素日又是有擔待的,比這大的過去了多少,今兒是怎麼了?”

晴雯冷笑道:“我原是糊塗人,那裡配和我說話呢!”

襲人聽說道:“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爺拌嘴呢?要是心裡惱我,你只和我說,不犯著當著二爺吵;要是惱二爺,不該這們吵的萬人知道。

我才也不過為了事,進來勸開了,大家保重。姑娘倒尋上我的晦氣。又不象是惱我,又不象是惱二爺,夾槍帶棒,終久是個什麼主意?我就不多說,讓你說去。”說著便往外走。

寶玉向晴雯道:“你也不用生氣,我也猜著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發你出去好不好?”

晴雯聽了這話,不覺又傷起心來,含恨說道:“為什麼我出去?要嫌我,變著法兒打發我出去,也不能夠。”

寶玉道:“我何曾經過這個吵鬧?一定是你要出去了。不如回太太,打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