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是天上與人間對應關係,而它本身是給元春住的,那麼這個大觀園與元春之前住的地方就是相對應的。

正因為如此,作者在寫大觀園的佈置時,才不能寫的太明白,全部虛化處理。

所以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大觀園裡群釵各自的隱射,才有可能理清楚它的佈置。

我們從先珠大嫂子李紈開始,書中李紈是寶玉的大哥賈珠之妻,賈珠死後,李紈一直為他守寡,且有一子。

守寡又叫守節,前面已經知道了賈珠隱喻的也是明朝,那麼為賈珠守節,就是在大明滅亡以後為大明盡節的文官。

為什麼是文官呢?因為書中說了,她族中無不讀書,父親李守忠,曾為國子監祭酒。

李紈是青春守寡,作者說她心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李紈的名字,諧音就是“禮完”,禮完就是禮崩樂壞。

禮,指“周禮”。樂,指廟堂之樂;原為孔夫子感嘆西周森嚴等級的分邦建國制度,遭受諸侯征戰日漸崩壞而引起的社會秩序混亂。

所以禮完的名字,就暗示了王道秩序崩壞,天下大亂的末世背景。

李紈在大觀園的住處是稻香村,號稻香老農,這些與她一概不管不問的表現相符合。

李紈的判詞圖冊是:

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雲:

桃李春風結子完,

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與他人作笑談。【甲戌雙行夾批:真心實語。】

第一句桃李春風結子完,是說李紈早寡,剛生下賈蘭賈珠就死了,所以她的婚姻就像春天的桃李之花一樣,一到了結果之後,也就完了。

其中“李”字和“完”字還諧音李紈的名字。

到頭誰似一盆蘭,古代文人贊蘭花為君子之花,“空谷佳人”,歷代仁人志士以蘭喻志。

屈原堪稱愛蘭第一人,其在《離騷》中寫道,“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屈原將一生寄託於蘭花,與蘭花為伴。

這裡就表示李紈的志向,立誓要做蘭花君子,另外圖冊裡的蘭花又指李紈之子賈蘭,李紈的志向除了要做君子,只剩下將賈蘭教育成才,也就是傳承學說。

作者在這裡發問了,你雖然立志做君子,但是到頭來,誰才是真正的君子呢?

如冰水好空相妒,是說李紈死守節操,品行如冰清水潔,但是不必羨慕嫉妒。

都不過是枉與他人作笑談罷了,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末世,誰還會高看她一眼呢?

這句話到今天也不會過時,正如脂批說的“真心實語”一樣,當後人說起李紈原型的故事,都不過是當做笑談罷了。

那麼李紈的人物原型具體到人是誰呢?

我們前面已經農明白,賈珠就是指代朱氏大明,而朱明滅亡之後,為他們守節的,第一個有名的就是方孝孺。

而在明末這個階段,就是大學者劉宗周,他是明代最後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宋明理學(心學)的殿軍。

歷經萬曆、天啟、崇禎、弘光四朝,三次入朝為官,但先後被罷,在仕途上並無作為,

後講學蕺山,提掖後進,晷夜著書,終為弘道明儒。一六四五年六月,清軍攻破杭州,他的學生都請他出山主持大局,而他卻堅持不肯,說自己年事已老,甚至連面都不見,決定效法伯夷叔齊,開始絕食。

劉宗周絕食而死,他的徒子徒孫紛紛投效滿清,吹噓清朝,這些人就是賈蘭的隱射。其中就包括黃宗羲,陳確,王毓蓍等大文豪。

而劉宗周稱老絕食的故事,也成了後人的笑談。所以作者才會在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