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作者把大明寫成一個人,所以在寫他進來時,脂硯齋才批道:餘為一樂。

大明與朱由檢再次見面,自然是屬於再次重逢了,雙方必然是會覺得好像見過一般,只不過以前關係不同,所以沒有在意,這次卻是不同了。

一般來說兩人見面都是先問姓名,而寶玉見黛玉則是先問讀書,再問的姓名。

黛玉謙虛的說不曾讀,這裡的深層意思,還是要看到治國的帝王之書才能說通。

國家問新君讀書,自是與平常讀書不同,這與明朝藩王政策有關,為了不讓藩王有造反的可能,不得傳授他們帝王之術。所以這裡寶玉問黛玉可曾讀書,黛玉說不曾讀。

為了顯示此讀書不同與平常讀書,前文特地寫了賈母問黛玉讀書,黛玉已經說過讀了四書。

然後寶玉才問黛玉的姓名,黛玉說了,接著又出現了荒唐語,按表面故事,寶玉問黛玉表字,此處甚為荒唐。

按古代標準,男子二十,女子十五才可表字,表面故事裡黛玉不過六、七歲,問表字相當於現在我們看見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問他“在哪兒工作,工資幾千?”

為了顯示此讀書不同與平常讀書,前文特地寫了賈母問黛玉讀書,黛玉已經說過讀了四書。

然後寶玉才問黛玉的姓名,黛玉說了,接著又出現了荒唐語,按表面故事,寶玉問黛玉表字,此處甚為荒唐。

按古代標準,男子二十,女子十五才可表字,表面故事裡黛玉不過六、七歲,問表字相當於現在我們看見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問他“在哪兒工作,工資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