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菊花詩解析2(第2/3頁)
章節報錯
喧囂的鬧事,到了非常純潔的地方,也就是暗示寶玉重新回到了仙境,繼續去做神瑛侍者了。
也可以理解為到了大觀園中,幻境裡,也就是書中的世界,寶玉代表的大明與華夏衣冠,都只能在夢中相見了,“夢”就是《紅樓夢》。
《對菊》枕霞舊友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先來看看表面意思:從另一個花圃裡移植出來的這朵花,它是那樣真貴如金,它看上去是一叢顏色淺,一叢顏色深的。
在稀疏的籬笆旁邊隨意的坐著,科頭,原指不戴帽子,我在清冷的天氣裡聞著它的香味,抱著膝蓋吟誦著。
數來數去就沒有比你更孤標傲世的了!看來也只有我是你的知音。
這秋天的天氣越來越冷了,那就別浪費時間,你我相對,應該珍惜這當下的時光。
再來看看背面的意思:
前面說了《對菊》又隱含了寫這本書的過程,即校對這一步,那麼第一句就是把明末的華夏曆史,移植到這本書裡,它是非常珍貴的。
然後書中的內容是什麼樣的呢?“一叢淺淡一叢深,”就是一部分是比較淺顯的,一部分則是比較深的。
就像我們說的風月寶鑑的正面與背面,正面照見的鏡中世界,是比較淺顯的,大家都能看到。而把鏡子翻過來,風月寶鑑背面所照見的世界,則是白骨如山,大多數人看不見,更不願意看,這面太深,常人不容易進入。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詩裡描繪的到底是怎樣一個形象,因為只看文字,很多人腦海裡的人物形象並不具體。
頷聯的“科頭坐”,這是一個非常放肆而又隨意的坐姿,讀者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人累了,沒有戴帽子,往籬笆旁一坐,雙手各自按住一個膝蓋,一邊還哼著曲,一副看不起天下人的孤傲姿態。
這個典故出自王維的詩句“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她可以象菊花一樣孤標傲世,正是因為只有她最有骨氣,從不畏懼死亡。
就是這樣一個隨意的坐姿,顯然,按照古代大家族的規矩,史湘雲作為一個小姐這樣坐是不雅的,但是我們知道,在背面她隱射的是大順軍,因此這裡其實是在形容他們的坐姿。
在清初剃髮易服後,很多被迫降清的文人覺得髮飾太醜,因為內心的羞恥感,大多都用各種帽子遮住頭皮,以免金錢鼠尾直接暴露出來,以維持那最後的一點羞恥心。
而這裡寫的:蕭疏籬畔科頭坐,則是根本不屑於這種行為,她是不戴帽子傲世而坐的,因為她沒有剃頭髮,可以隨意的摘下帽子。
作者讓史湘雲寫出這一句,就是因為在清軍剃髮易服後,史湘雲是抵制剃髮最為決絕的一個。
她代表的是大順軍,大順軍從將領到普通士卒,絕大部分不是死於抗清,就是死在抗清的路上。
從李自成到劉宗敏,李過,李來亨,李鼐,再到袁宗第,劉體純,劉方亮等等等等,他們從來就沒有膽怯過,大不了就是一死。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這句再次與黃巢的菊花詩聯絡了起來,是說這天下看來看去,也就數你“菊花”是最傲世的一個,也只有我敢和你一樣,才是你真正的知音。
黃巢的詩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李自成就與黃巢一樣,攻破都城,傲視群雄。所以在作者眼裡,明末群雄裡,最傲世的還是史湘雲。
明太祖朱元璋也曾模仿他寫了一首菊花詩,“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