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黛玉探春鬥嘴的隱喻(第1/2頁)
章節報錯
海棠詩社眾人起別號,探春給自己取的是蕉下客,林黛玉用“蕉葉覆鹿”的典故打趣她,探春則給黛玉起了一個“瀟湘妃子”作為回應,那麼這裡也是一個典故。
我們還是先看原文:
眾人聽了都笑起來。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的美號了。”
透過上回對蕉葉覆鹿的解讀,我們知道探春所指的罵人,是罵那些把《紅樓夢》佔為己有,或是胡亂給此書安作者的人。
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後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
這裡鵝黃女英的典故,說的是華夏始祖之一的舜帝,因為水患嚴重,於是從北方開始南巡。
他從北方的山西出發,經過陝西,進入湖北,湖南,在湖南永州,舜帝進行了祭祀山川的活動,並繼續南行。
他到達了雲夢澤一帶,然後溯湘江而上,到達韶山、寧遠,並沿越城嶺底谷古道到達桂林。最後,舜帝沿灕江到達廣西梧州。
最後舜帝死於國家南端的九嶷山,他的兩個妃子娥黃,女英原本是堯帝的女兒,得知舜帝不幸離世後,沿著舜帝的足跡一路尋去。
可是他們沒能找到舜帝,只在九嶷山看到三峰石,周圍翠竹環繞,巨石聳立,最奇特的是墳墓上滿是珍珠。
鵝黃女英二妃肝腸寸斷,撕心裂肺的痛哭不止,哭出了血淚也沒有停止,他們的血淚灑在了竹子上,將竹子都染上了斑斑血跡,後人將這種竹子稱為湘妃竹,最後雙雙殉情。
這個典故書中已經多次用到,
在不同的情節裡,它表達的重點有些不同,這裡起詩社隱喻的是作者團隊開始寫《紅樓夢》,所以我們往這方面想就對了。
探春說“將來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
書中提到黛玉的婚姻只有木石前盟,這裡探春說的林姐夫,只能是賈寶玉,所以就是透露黛玉也會哭賈寶玉,就是用典故里舜帝的結局,來隱晦的透露寶玉的結局。
賈寶玉曾說過,自己是炎黃大舜之正裔,也就是舜的傳人,那就是說寶玉也會象舜帝一樣,從北方開始南巡,渡過黃河,到達長江流域,再往南走到廣西等地,最後力竭而亡。
舜帝南巡的原因是水患嚴重,而水患在《紅樓夢》中則代表滿清的災禍。
寶玉去世後,黛玉哭他的眼淚,會如湘妃血淚染紅斑竹一樣,染紅瀟湘館的竹子。
那麼歷來研究者只看這本書的表面,所以即使知道這個典故,也還是沒有任何收穫,我們根據背面隱射來看,就能非常清楚的看明白作者用此典的用意。
寶玉會和舜帝一樣從北一直退到南,再從最南端退到湘水邊,他的死也會和舜帝一樣,墳墓上堆滿石頭和珍珠。
這就和我們破解的隱射完全吻合了,寶玉代表大明,石頭是伴隨寶玉的歷史,珍珠指向朱明的一個個亡靈,也就是說大明的滅亡會伴隨著大量朱家的亡靈,和歷史的被遺忘。
而黛玉淚染斑竹,隱喻的就是大明滅亡之後,她也會淚盡而亡,並且會將自己的血淚,都染在了這本書裡,就是這本《紅樓夢》。
歷史上有一部著名的史書叫做《竹書紀年》,所以也是用湘妃竹來比喻史書。
黛玉一開始隱射的是朱由檢,即崇禎皇帝,除崇禎外,她還隱射過朱由校,朱由榔,以及其他的明朝宗室,所以筆者總結認為黛玉隱射的是明朝帝王。
這回起詩社裡她隱射的又是定王,是這本書的籌劃起頭者,因此探春說將來想林姐夫,淚也會把竹子染成湘妃竹,這就是他把血淚印在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