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脂批提到的那個仙筆畫家就是陳洪綬,他晚期的畫作呈現變形主義的特色,很多畫作都是無人能看懂其想表達的意義。

它們與《紅樓夢》這本書一樣,讓人一眼看去覺得搞怪,以為是喜劇,並不能看到其中的情感美,但是當你慢慢回味,慢慢領悟,就會發現其悲劇的內在本質。

他的畫作追求古意,摸索出了“易圓以方,易整以散”的繪畫方式,即描繪人物以方代圓,以散代整。

經過前面這些章節的解析,現在我們應該能看明白《紅樓夢》描寫人物也採用了這種方法。

他這樣作畫,並不是刻意為了追求古意,而是因為對現實的失望,內心那種無法表達的痛苦有多強烈,他的畫就有多變形,完全是一種情之所至的鄙夷現實,推崇古意。

陳洪綬晚年的行為也是一個十足的“怪人”。他性情放誕,一般的事物都不能入他的法眼,唯獨愛年輕女子,恰好《紅樓夢》書中也寫了這種話。

四百年過去了,人們終究是不知道陳洪綬的畫有何含義?下面我們逐個來看陳洪綬的畫,與《紅樓夢》中的內容有多大關係。

先看一下陳洪綬早期的作品:

這是他早期畫的屈原,很正常的。但是到晚期,他畫風突變,畫美女都是彎腰駝背的,畫和尚都把頭畫的很大,頭頂也不是正常人的樣子;畫石頭總是鏤空的,很脆弱的樣子;花,荷一類的也總是要畫一半枯萎的。為什麼這樣,沒人知道了,人們大多隻是根據他的生平猜測一二。

看《紅樓夢》裡這段描寫:

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了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樓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

如果黛玉是崇禎,那麼這個畫面應該是這樣的:

這幅圖,剛好是反面故事裡黛玉見到賈母時的情景。

《米癲拜石圖》,畫的是宋代大書畫家米芾拜石的故事。

米芾,字“元章“,他是聞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舉止顛狂,人稱“米顛”,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米芾初入州廨,見奇石便“呼為兄弟”,見之三拜九叩。

他說:“石兄,我之所以拜你,就是因為天下沒有像你一樣硬氣的人物了。”

看到這裡,我們就應該明白,這個典故的用意了。

剛好書中也有對石頭的描寫,就在開篇第一回: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甲戌側批:是金陵。】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甲戌側批:妙極!是石頭口氣,惜米顛不遇此石。】。

看這幅黃流巨津圖,人們也不知道其中的深意,我們用書中的一首詩來解讀一下:

薛小妹新編十首懷古詩第一首:赤壁懷古

赤壁塵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我們後面再詳細解釋這些首詩與畫作和賈寶玉的關係。

他的升庵簪花圖,經過我們之前對《紅樓夢》的瞭解,男子頭上簪花,有把華夏簪在頭上意味在裡面。

我們再看陳洪綬畫的仕女圖,都是彎腰駝背的,為何要把仕女圖成彎腰駝背的呢?幾百年來無人能解釋清楚的問題,同樣可以在《紅樓夢》中找到答案。

透過前面的解析我們已經知道,其實書中的美女,隱射的多是彎腰駝背的年老體衰的男子。

比如晴雯隱射的清流文官,襲人隱射的宦官。

這幅無法可說圖,為何叫《無法可說圖》呢?一定是有什麼事是不能說出來的,就只能像《紅樓夢》這樣,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