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這些詩詞再加上《紅樓夢》中透露的一些細節,基本可以確定,《石頭記》的第一個作者就是崇禎皇帝的三皇子朱慈炯。

在第16回中介紹大觀園格局時寫道:“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者”。就是說大觀園的總設計師是三子也,第三個兒子的意思。

在第三回榮禧堂對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輔黻煥煙霞,落款處,是一行小字:“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諧音是:同鄉世教,弟,勳襲東安郡王,時,拜,手書。

第十三回鳳姐分析寧國府中弊病,提出五件事,批語道:

“舊族後輩受此五病者頗多,餘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見書於三十年後,令餘悲痛血淚盈面。”(甲戌本眉批)

畸笏叟曾批語:“我家事。”

種種跡象表明,這本書的作者,都指向了皇三子朱慈炯。

我們再看這首詩,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一句。正符合朱慈炯身在貴州時對崇禎皇帝思念的情景,貴州與北京正是隔了湖廣與四川。

這首詩中所寫的故事是舜帝南巡蒼梧而死,他的兩個妃子千里尋夫,抱竹痛哭,淚盡而死。

崇禎帝在北京城破時,也是準備南巡的,當然,現在的人可以不這麼說,但是在當時,就是以南巡作為南遷的說法。

秦觀的南鄉子,寫的是看到一幅畫中的美女崔徽,便見景思情,文思泉湧,我們再來體會一下,朱慈炯見林黛玉而思念自己父母,進而從這首詞中寄託著的思念之情。

妙手寫徽真,水翦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