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螃蟹宴的隱喻(第2/3頁)
章節報錯
面上級別高,但是她一般並不做主,反而是鳳姐做決定,這就像皇帝問一眾將領,他們往往會回答全憑皇帝聖裁,但是王熙鳳就不同了,她往往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真正執掌兵權的人,所以他可以決定最後的決戰地點。
賈母聽了,說:“這話很是。”說著,就引了眾人往藕香榭來。
原來這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
眾人上了竹橋,鳳姐忙上來攙著賈母,口裡說:“老祖宗只管邁大步走,不相干的,這竹子橋規矩咯吱咯喳的。”
【庚辰雙行夾批:如見其勢,如臨其上,非走過者形容不到。】
最後選擇了“藕香榭,”因為這個地方的環境就符合背面歷史,首先它是建在水上的,四面環水,明清最後的決戰就是清軍包圍明軍。
其次藕香榭是屬於惜春的,惜春代表永曆朝廷,明清最後決戰也是永曆朝廷與滿清的決戰。
決定明清最後勝敗的,就是惜春,而且賈母等人到藕香榭還要走一段竹橋,隱喻他們一路走到這裡的艱險。
一時進入榭中,只見欄杆外另放著兩張竹案,一個上面設著杯箸酒具,一個上頭設著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邊有兩三個丫頭煽風爐煮茶,這一邊另外幾個丫頭也煽風爐燙酒呢。
賈母喜的忙問:“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東西都乾淨。”
湘雲笑道:“這是寶姐姐幫著我預備的。”
賈母道:“我說這個孩子細緻,凡事想的妥當。”說著,一齊進入亭子,獻過茶,鳳姐忙著搭桌子,要杯箸。
史湘雲作為大順軍,雖然在推翻明朝之前與清軍是利益共同體,但是在清軍入關以後,他們就變成了敵人,因此史湘雲與薛寶釵是之前關係好,之後關係差。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與林黛玉是之前關係差,之後關係好,甚至變成了同病相憐,因為大順軍後來變成了明軍,與林黛玉一同抗擊清軍了。
也正因此,這裡史湘雲說是寶姐姐幫她預備的螃蟹宴,賈母立刻收起了笑,諷刺著說:我說這孩子細緻。
上面一桌,賈母、薛姨媽、寶釵、黛玉、寶玉;東邊一桌,史湘雲、王夫人、迎、探、惜;
西邊靠門一桌,李紈和鳳姐的,虛設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賈母王夫人兩桌上伺候。
螃蟹宴就是隱射明末的大混戰,從李自成進京到最後南明失敗,這場大混戰雖然帶來了毀滅性的破壞,但是對於三方的軍隊來說,卻是一場饕餮盛宴。
明末的軍隊,不論是清軍,還是明軍,亦或者是大順軍,都把消耗人力無力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所到之處,必然會給百姓帶來災難。
明軍搜刮百姓的錢糧,甚至搶劫屠城,大順軍打土豪,分錢糧,殺貪官汙吏,清軍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動輒屠城,寸草不生,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場盛宴,而對於那些螃蟹來說,那就是等著被吃的命運。
鳳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裡,拿十個來,吃了再拿。”
鳳姐這是限制了一下吃螃蟹的速度,知道不能吃的太狠了,要細水長流。
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賈母跟前剝蟹肉,頭次讓薛姨媽。薛姨媽道:“我自己掰著吃香甜,不用人讓。”
一開始建州女真人還是隸屬於明軍的軍隊明軍分一杯羹給他們,薛姨媽說自己掰著吃香甜,就是他們要自己做主,本質是要吃更多的螃蟹。
鳳姐便奉與賈母。二次的便與寶玉,又說:“把酒燙的滾熱的拿來。”
寶玉是大明,鳳姐也會分給他一部分,本質上依然是一樣的。
又命小丫頭們去取了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麵子來,預備著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