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所續寫的莊子《南華經》隱含著怎樣驚天的思想?

上回看了寶玉所讀之《南華經》,解析了作者引用這篇《胠篋》原文與黛玉,寶釵,對之不同的處理方式的隱喻,這回來看寶玉所寫的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

事情的起因是襲人,麝月等丫鬟與他置氣,導致他做什麼事都不順利,非常鬱悶。

原文寫:只見襲人睡在外頭炕上,麝月在旁邊抹骨牌。寶玉素知麝月與襲人親厚,一併連麝月也不理,揭起軟簾自往裡間來。

麝月只得跟進來。寶玉便推他出去,說:“不敢驚動你們。”麝月只得笑著出來,喚了兩個小丫頭進來。寶玉拿一本書,歪著看了半天。

這是寶玉平常使喚的那些丫鬟都不好使了,只有一個四兒到跟前伺候,作者寫“誰知四兒是個聰敏乖巧不過的丫頭。”

偏偏這裡脂批卻說她【:又是一個有害無益者。作者一生為此所誤,批者一生亦為此所誤,於開卷凡見如此人,世人故為喜,餘反抱恨,蓋四字誤人甚矣。被誤者深感此批。】”

這其實寫的就是大明王朝末期朝堂之上的黨爭激烈,各部相互傾軋,導致明朝遇到任何事情,都有人拖後腿,事情無法順利進行下去。

到了崇禎後期,國家已經無人可用,難得換一個官員上來也是個不幹正事的。

這一段是在第二十一回,我們前文裡已經知道,緊跟著二十二回寫的就是李自成進京,明朝滅亡,清軍入關了。

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這些為寶玉做事的丫鬟還在賭氣相互爭鬥,所以寶玉就感覺這些人其實都是累贅,正是他們的各種牽絆使自己如墜羅網,困守陷阱。

當寶玉讀《莊子》讀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

他從中悟出來一些道理,於是趁著酒興,不禁提筆續曰: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

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

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

寶玉所寫內容的意思是:焚花散麝,花這裡指花襲人,麝是麝月,這就是把他們都解散了去吧,這樣大家就自然守規矩了。

因為他們二人是專門規勸寶玉的,寶玉想要出門做什麼,襲人總是勸他,寶玉有什麼事做的不好,麝月也總是說他。把他們都毀滅,就沒有這些是非對錯了,所以叫“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

不要貪戀寶釵的美貌,也不要在意黛玉的靈竅,也就是如果沒有他們,我就不必去比較他們誰好誰差了,正是因為在意黛玉的靈竅,又覺得寶釵也很美,我被他的美貌所欺騙了,才會有如此多的煩惱!

所以乾脆把他們都毀滅,沒有這二人,這樣我也就“無戀愛之心矣,無才思之情了。

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參商是兩顆星星,參星在西,商星在東,二星是輪流出現在天空,從不同時出現,常用來比喻彼此感情不和睦。

讓襲人與麝月都散去,這樣不必面對他們暖心的規勸,也不會彼此感情不和,互相置氣而導致正經該做的事都沒有做了。

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張其羅即古代張網捕獵,穴也是困住猛獸的陷阱,就是用這些來比喻襲人,麝月,黛玉,寶釵,正是因為他們的各種是非阻礙了寶玉,使他迷眩纏餡。

所以寶玉最終悟到的是乾脆把他們都毀滅,不需要他們,這與莊子這篇原文所含的思想是一樣的。

在寶玉續莊子之後有【蒙側批:敢續!】【庚辰眉批:趁著酒興不禁而續,是作者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