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為什麼要殺毛文龍呢?

新上臺的崇禎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要注意他的職務範圍,督師薊遼,就是薊州,遼西,另外兼顧著登萊,天津。

如果看地圖,就知道登萊在山東,與後金打仗為什麼要兼顧登萊呢?因為東江鎮就是在登萊巡撫轄下,正是在登萊巡撫袁可立的鼎力支援下,東江鎮才取得了那些戰績。

從袁崇煥說五年平遼並提出一系列要求可以看出,他現在做著這麼大的官,擔著如此重的責任,又已經誇下海口,我們可以站著他的角度考慮一下。

他向皇帝提出了各種要求,對上,讓朝中各部都全力配合他,那麼對下,他所管轄的各部門,他就更希望大家都能全力配合他了。

但是恰恰是東江鎮無法全力配合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說過,毛文龍創立東江鎮起家靠的就是與後金打游擊,搶劫,接收從後金逃亡的遼人。

當時東江鎮有兵大約四萬多人,袁崇煥核實後只認三萬多人,這些人都是從後金那邊逃過來的,除了這些兵,還有平民十幾萬人。

可以說,東江鎮的實力,全部來源於後金,後金打東江鎮,也是為了抓回足夠多的奴隸。

光是接收從後金逃跑的遼民,就大大削弱後金的人力,那麼要養活這些人,毛文龍需要多少糧和餉呢?錢糧來源又是哪裡呢?

首先就是朝廷發的軍餉,為了更多的軍餉,毛文龍把從遼東逃過來的男性勞動力全報成了兵。

這樣朝廷就不同意了,於是派人去核實兵員人數,天啟年登萊巡撫核定的人數是二萬八千人。

御史很容易就砍掉了東江鎮的兵員人數,因為毛文龍所說的那些兵,連鎧甲都沒有,你沒有鎧甲,算什麼兵。

這些軍餉顯然是不足以養活十幾萬軍民的,東江鎮的土地主要是海上的大小島嶼,農業田地必然不足,所以往後金地區去搶成了第二個收入來源。

由於東江鎮基本都是遼民,他們對地形熟悉,新逃來的遼民又帶來了最新的情報,比如哪裡有女真人佔據的村子,可能就是搶的他們的村子,現在剛好帶著東江鎮的人去搶回來報仇。

四處偷襲後金後方,搶劫,殺人放火,領人頭賞,搶人參,貂皮,鹿茸等,成了東江鎮第二個經濟來源。

第三個就是做生意,東江鎮控制了遼東與朝鮮,與山東等內地的貿易路線,只有交過路費,才可以繼續做生意,而且可以保障安全。

毛文龍等人自己也做生意,什麼珍珠,鹽,鐵,馬匹,海鮮,糧食,布匹等,什麼賺錢做什麼,這樣他就可以養活更多的“逃人”了,“逃人”越多,東江鎮實力就越強大。

在袁崇煥上臺之前,登萊巡撫對東江鎮大力支援,東江鎮也越發壯大,有利的牽制了後金的力量。但是袁崇煥這次督師薊遼,情況改變了。

首先就是戰略不同,這次袁崇煥實際執行的戰略是守城為主,議和為輔,並且還想要完全統一的指揮。

那麼這些東江鎮都執行不就完了嗎?答案是不行!

首先就是東江鎮由毛文龍一手創立,他不可能願意將指揮權完全交給袁崇煥。

第二個是與後金議和,不再出擊騷擾後金,改為以守為主的戰略,如果毛文龍的東江鎮不去打游擊,他們就失去一個經濟來源,很多人就會餓肚子,沒了吃的,後果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袁崇煥明年所費的遼餉一年大約在480到600萬兩之間,這些錢需要分給東江鎮一部分,分的多,遼西自然就少了。況且東江鎮還不受控制,所以袁崇煥就需要改變。

如何改變的呢?

核定人數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