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壽夭多因誹謗生(第1/3頁)
章節報錯
顧炎武看了王熙鳳弄權鐵檻寺一段,心中悲傷憤怒,無以言表。
“看此等小說,確實可以如讀史書一般,可以以史為鑑。”
“我們作此書也是為了告誡後人,要以史為鑑。”
“智慧兒是何隱喻?”
“張獻忠在谷城休整時,大力培養主要的五個義子,請了讀書人教他們讀書識字,還為他們請了兵法師傅。
他們本就隨張獻忠征戰多年,崇禎十二年再次起義時,又為他們分配兵將,使他們成為能獨自領兵一方的大將。
五大義子張可望,張定國,張文秀,張能奇,張興國,再加上白文選,馮雙禮等人,都成為一方大將,可以說是教子有方了。”
顧炎武也說:“的確算是訓子有方,除了艾能奇,王興國戰死外,其他幾人都成為如今我永曆朝廷的頂樑柱了。”
“世事無常,當年的明軍如今成了清軍,當年拼死反明的流寇,如今又都成了保衛大明的明軍。”
顧炎武無言以對。
“在書中,起初給他們起名智慧兒和智善,後來他們投明抗清,又給他們設了一角,叫做柳湘蓮。
此處看到惜春便是永曆帝,他說與智慧兒做尼姑去,便是說的永曆帝逃避責任,一味追求避世。”
張獻忠在崇禎十二年五月初九日率部重新起義。起義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谷城縣城,阮之鈾服毒自盡。
張獻忠把曾向他勒索金錢的朝廷官僚的名單和得錢數目,逐一寫在牆上,公之於眾。
隨著張獻忠和羅汝才的再次造反,攻克谷城、房縣,十面張網這件“缺金裘”算是破了。
熊文燦得知此事,急忙督促左良玉領兵進攻,試圖挽回局勢。左良玉左良玉認為這一帶盡是大山,路途險阻,運糧不易,難以追趕。
熊文燦自知無法向朝廷交代,希冀僥倖取勝可以減輕罪責,堅持要進兵。
左良玉只好同河南副將羅岱率領部眾冒著炎暑進兵。他讓羅岱打前鋒,自己跟在後面。
七月十五日從襄陽起程,只走了兩天糧食就接濟不上,士兵飢腸轆轆,沿途採摘山中野桃、棗子為食,有的把軍馬殺了吃,有的甚至吃樹葉,直至七月二十五日才趕到房縣。
這些事情再次證明了,十面張網之策就是一個缺金囚。
張獻忠、羅汝才在播箕寨兩山之間設下埋伏,故意“佯敗二陣”,誘敵深入。官軍進入埋伏圈後,義軍一聲令下,把官軍全部包圍。官軍情知中計,亂成一團,副將羅岱被殺,左良玉拚命突圍,大敗而回。
這時候,熊文燦已經被革職查辦,朝廷需要新的督師來總理缺金囚破裂之事。但是朝中人人都知道此事難辦,沒人願意接這個爛攤子,也接不住。
象楊嗣昌他們這些人,他們自詡清流,心高氣傲,目無下級,看不起宦官,外戚,勳貴,甚至對上也批評指責。
他們認為自己是寒窗苦讀科舉考上來的,他們是真正為國的,不屑於與那些諂媚之流為伍。
因此,他們經常會得罪不少人,此次平定流寇的失敗,很多人都在傳流言蜚語,認為楊嗣昌想出來的十面張網,吹噓三個月平定流賊,要負責任。
御史上疏彈劾楊嗣昌徒費錢糧,加征剿餉練餉是空耗國家財力,連新任兵部尚書傅宗龍都加入彈劾之列。
楊嗣昌奪情視事以後,一直擔任兵部尚書。崇禎十一年六月,他和程國祥、方逢年、蔡國仕、範復粹同時入閣任大學士,“仍帶管兵部事”。
諸大臣紛紛說話,楊嗣昌吹的牛,怎麼不自己去督師呢!
皇帝無奈只得讓楊嗣昌督師剿寇,經過幾天的準備,楊嗣昌被授予禮部兼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的官銜就任督師,簡稱督師閣部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