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2頁)
章節報錯
,忽見一人持刀欲當街行兇,砍殺另一人。
只見被砍之人,雖是文人打扮,披著頭巾,卻拔劍抵擋。
有人看熱鬧,大聲議論,砍人者大呼:“顧炎武,受死吧!”
慧明聽見,心下一驚,立即跨步上去,手拖肩上木杖,發力一擊,便擊中那人後腰。
那人突遭一擊,差點翻倒,轉過身來,慧明又一捅,喉嚨上正中。那人見對方人多,自己又受了傷,忙連滾帶爬的逃了。
顧炎武見是一個小僧,連連作揖感謝,慧明卻道:“亭林先生,吾乃是弘智師傅的徒弟,方才聽說那人呼你姓名,這才忙出手幫忙。”
顧炎武聽是弘智徒弟,連連感嘆,二人便一同去了高座寺,往弘智處來。
弘智見到二人,心下甚喜,又聽說炎武遇刺一事,十分後怕。炎武只說那是私怨,不必擔心,他們便將此事便揭過不提了。
他們又免不得寒暄敘舊一番,互相得知雙方都在暗中組織反清復明活動,都知對方近年來的不易。
談到最近的情勢,二人又不免感嘆,如今明朝在南方一敗再敗,已經只剩雲貴等地和東南沿海的朱成功了。
說道此處,慧明問他:“亭林先生,弟子想問,如今時事已明,我朝內鬥嚴重,是否我科舉制所選之才,不足以救國,救天下?”
顧炎武道:“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文人高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夫所謂之文人高才,不過只知文死諫,武死戰而已。”
弘智問:“何解?”
炎武道:“吾觀忠於大明之文臣武將,不過只知道這二句,到了一死保名節。熟不知人誰不死,竟何如不死的好,必定有昏君,才需他死諫,他卻只顧死諫,不過也是邀名而已。他猛拼一死,棄君於何地!
那領軍將領,亦猛拼一氣,事敗一死了之,只顧自己悍勇之名,將來棄國於何地?所以這皆非正死耳!”
顧炎武此番見解,正是對明末文臣武將的所謂,‘文死諫,武死戰’的針對性批判,別具一格的角度使二人心中大撼!
弘智讚道:“高見!”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蓋因有亡國,有亡天下也,亡國與亡天下有何辨?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不存,而至披髮左衽,率獸食人,人人相食,謂之亡天下。”
談論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後,慧明又將石頭記與顧炎武看了,他看過之後,十分驚訝!知道了二人在暗修明史。
二人又請顧炎武出手相助,為天下興亡總結經驗教訓,尋找出路,顧炎武答應。
後慧明又陪同顧炎武拜謁了明孝陵,那裡葬著明太祖朱元璋。
拜謁過後,顧炎武寫下了一首詩:
寥落存王事,依稀奉月遊。
尚餘歌頌在,長此侑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