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朝後翻了翻,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終於看到了作者的名字。
&ldo;寫於1924年4月13日,沈叢文。&rdo;
林子軒看到這裡恍然大悟,原來正是《邊城》的原作者。
沈叢文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北漂一族。
他生於1902年,小學畢業,早年在湘西投身軍伍,參加軍閥混戰。看慣了生死,終於覺悟,脫下軍裝,來到了新文學的起源地北平。
1922年,沈叢文來到北平,本想考取燕京大學的國文班,可他的文化底子太差,沒有被錄取,只好在北京大學旁聽。
北漂的日子非常艱辛,可以說是連吃飯都成問題。
他準備寫文為生,朝著北平的各大報社投稿,卻沒有一家報社願意刊登他的文章。
北平《晨報》副刊的主編孫福園甚至在一次編輯會上,把沈叢文的一摞投稿當眾扔進了放置垃圾的紙簍之中,並諷刺說這是沈大作家的稿子。
這裡面有多種原因,一是當時沈叢文的文章還不很成熟,二是沈叢文的文章和孫福園主編副刊的理念不合。
這裡還有一段鬱達浮和沈叢文的故事。
1924年冬天,沈叢文無以為生,饑寒交迫,便寫信向著北平不少文壇名家求助,只有鬱達浮接到信後前來看望了沈叢文。
鬱達浮在瞭解了沈叢文的窘境後帶著他吃了頓飯。
這頓飯用了一元七角錢,鬱達浮拿出五元錢付帳,把剩下的三元三角錢給了沈叢文。
鬱達浮還寫了一篇著名的《給文學青年的公開狀》,發了一頓牢騷。
並勸說沈叢文不要想著讀大學了,文憑沒有用,讀了大學也找不到工作,要麼回湘西老家,要麼做賊好了,生活比上學更重要。
隨後,鬱達浮向《晨報》副刊推薦沈叢文的文章,讓北漂的沈叢文慢慢步入了文壇。
那個時候《晨報》副刊的主編已經不是孫福園了,而是換成了劉勉濟和翟世映。
可以說,沈叢文在北平的前幾年是極為窘迫的,甚至到了需要人救濟的地步。
由此可見,北漂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但誰能想到,正是這位小學畢業的湘西青年成為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非凡的作家。他的文章別具一格,帶著鄉土氣息,卻異常的優美,甚至入圍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名單。
林子軒拿著這疊泛黃的稿紙,想了想。
直接給錢幫助沈叢文擺脫困境,這法子簡單有效,不過可能會傷害這位湘西青年的自尊。
不如發表他的文章,給他稿酬來的合適。
當然,沈叢文的文章還需要修改一下,想想自己能夠修改未來大作家的稿子,林子軒也算小有成就感,誰讓沈叢文現在的文章不成熟呢。
回到住處,他先把今天演講的內容整理出來,投到《晨報》的副刊上,然後修改了沈叢文的稿子。
他準備明天去見一見這位來自湘西的北漂青年。
☆、第二百二十章 要有專業精神
這天晚上,石虎衚衕的松坡圖書館內非常熱鬧,來了不少新月社的成員。
徐至摩尤為興奮,沒過多久,林子軒就明白了原因,原來是林徽茵和她的父親來了。
來到北平後,林子軒見過林徽茵幾次,閒聊了幾句,但沒有深交,他們不算太熟識,也就是幾年前在倫敦一起遊覽了一番風景名勝。
中間再沒有聯絡。
《新月》雜誌這幾期都有刊登林徽茵的詩歌和散文,得到了文學界的不少好評。
其中追捧的成分要多一些,畢竟這個時代出現一位女詩人不容易,要愛護,沒有男人會大煞風景的進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