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子軒對郭沫偌的這篇文章毫不意外,郭沫偌此人好名,喜歡爭這些東西。
1920年10月10日,《學燈》副刊出版&ldo;雙十節增刊&rdo;。
依次發表周作仁譯波蘭作家的《世界的黴》、魯訊的小說《頭髮的故事》、郭沫偌的歷史劇《棠棣之花》、鄭震鐸翻譯的《神人》。
《棠棣之花》排在了周作仁和魯訊之後,郭沫偌大為光火。
於是,他寫信給《學燈》的主編李時岑,表示創作是&ldo;處子&rdo;,翻譯是&rdo;媒婆&ldo;,不能把後者放在前者之上。
這表面上是為創作爭地位,其實是為自己在文壇上爭地位。
對於新詩奠基人這個稱號,如果他要是不爭的話那才奇怪。
林曉玲看到哥哥無動於衷的樣子,心中鬱悶,她纏著哥哥,要林子軒發出反擊,讓那個郭沫偌啞口無言。
林子軒對此無所謂,他腦子裡還有不少詩作,為了讓妹妹高興,就來一次小爆發吧。
☆、第三十八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
既然要打臉,就要打的徹底。
林子軒又看了看郭沫偌的文章。
郭沫偌認為林子軒的詩作偏向於愛情詩或者象徵性太濃,沒有反抗精神,不具有進步意義,不符合時代潮流。
反抗是吧?
林子軒想了想,找到了一首《死水》,這種詩作不適合寄給馮程程,他就沒有寫出來。
《死水》是聞易多在1925年創作的。
當時他懷著一腔強烈愛國之情和殷切的期望回國,然而,回國後呈現在他面前的祖國卻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景象。
軍閥混戰、帝國主義橫行,以至於作者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轉至極度的憤怒。
&ldo;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rdo;
詩作透過對&ldo;死水&rdo;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層面的譜寫,揭露和諷刺了不堪的舊社會。
表達了作者對醜惡現實的絕望、憤慨和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詩人那些冷嘲熱諷的文字充滿了疾惡如仇的破壞欲,有一股摧枯拉朽,掃蕩舊世界的如火激情。
而在義憤填膺、慷慨激昂的後面實際上是一種熱切的呼喚,呼喚一種光明美好的新生活,呼喚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充滿希望正義的新世界!
這是一首充滿著對黑暗社會的詛咒與徹底不妥協的戰歌。
想必這首《死水》的反抗精神夠強烈了吧。
想起《死水》,林子軒又想到了聞易多的《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共分七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
在這個年代,這七個地方都被各國列強霸佔。
作者用擬人化的寫法期盼著國家能夠收復失地,重整山河,在字裡行間充滿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
林子軒只看過其中寫澳門的那一首,因為其在後世被譜成了曲子,傳唱開來。
於是,他在稿紙上寫下了《澳門之歌》。
你可知&ldo;acau&rdo;不是我的真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ldo;澳門&rdo;!
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
林曉玲看著哥哥不一會就寫了兩首詩作,心中震驚不已。
第一首《死水》她看的不是很懂,只覺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