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私下裡認為林子軒太霸道,已經超出正常商業競爭的範疇。

商場上一向講究和氣生財,如果彼此不是真的有深仇大恨,很少有這麼死磕的。

但林子軒堅持己見,他要讓張時川就算是有錢也找不到工作人員拍攝電影。

想想就知道。日本願意出資金支援張時川拍攝電影,肯定是用來宣傳和美化日本。

在這個年代,一旦牽涉到日本,就不再是個人恩怨那麼簡單了,還關係到國家和民族。

在封殺令的威脅下,有些人退出了華影,對這些人林子軒不會讓他們失業,明星電影公司全部接收,安排工作。

張時川只能以高薪利誘,才留住一部分貪婪的人員。

面對這種情況。日本人不甘示弱,從國內調集了一批日本電影行業的從業者來到上海。

他們對張時川並不放心,只有他們自己人才能放心,張時川只是一個幌子,日本需要一個中國人來迷惑中國觀眾。

這是日本進軍中國電影行業的第一步。

林子軒知道以後和這家中華電影公司有得鬥爭了,下一階段恐怕就是爭搶影院了。

這時候,賽珍珠從美國歸來。

她在美國的康奈爾大學攻讀英文系的碩士研究生,一年過去,她獲得了碩士學位。

她的畢業論文是《論西方對中國生活和文明的影響》。

在美國期間,她還寫了一篇小說叫做《一位中國女子說》。講述了一對不同種族的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情故事。

這部短篇小說發表在《亞洲》雜誌上。

賽珍珠拿過來給林子軒看,期待得到點評。

她以往寫的大多是一些生活隨筆,記錄對於中國的看法,或者是自傳式的文字。講述她的生活,這還是她第一次認真的創作小說。

按照她的說法,她的寫作理念就是儘可能的還原真實的生活。

&ldo;我不喜歡那些把中國人寫得離奇而荒誕的著作,而我的最大願望就是要使這個民族在我的書中,如同他們自己原來一樣真實正確地出現。&rdo;

林子軒看了這篇小說後發現了中西方作家寫作上的區別。

無論賽珍珠在中國生活多少年,她受到的教育還是西方式的教育。基督教深入她的內心深處,所以她的文章中帶著基督教說教的意味。

而且,在中國她只是一個旁觀者,有限度的參與到了中國人的生活之中。

她看到的真實並不一定就是中國農民的實際想法,而是一個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世界。

中西方文化的鴻溝不是那麼容易抹平的。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是講述中國農村題材的小說,為什麼賽珍珠的小說美國人能夠接受,而魯訊小說的英譯本在美國沒有銷量呢?

除了兩位作家的國籍不同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兩人的寫作方式不同。

賽珍珠的寫法更適合西方人閱讀,中國讀者讀起來就像是翻譯體小說一樣。

在中國,面對中國讀者,同樣寫的是中國農民,她的小說在深刻性上和魯訊沒法相比。

但在美國,面對美國讀者,她的小說要比魯訊的小說更容易被接受,更受到歡迎。

弄清楚這個問題,林子軒認為賽珍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寫作方式,而是應該繼續堅持這種寫法創作長篇小說。

你沒辦法要求一位西方人用東方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和看待事物。

同時,他不打算把《1984》這本小說交給賽珍珠翻譯,因為這本小說太危險了,還是交給永珍書局旗下的編譯所完成吧。

送走了賽珍珠,林子軒接到了一個警告,近期不要離開租界,上海華界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