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林子軒造成的,在這個言論相對自由的時代,他還沒有這麼大的勢力,能夠影響到各家報紙。

主要是兩人的觀點不被大眾所接受,那些報紙和雜誌都不想引火燒身。

於是。兩人就把文章寄給了魯訊,請魯訊代為介紹雜誌刊載。

如此一來,他們把魯訊牽扯了進來。

魯訊把這兩篇文章發表在《莽原》上,並附上了一篇評論性的文章。

&ldo;近幾天收到兩篇文章。是答陳達齊先生的《一夫多妻的新護符》的,據說,《現代評論》不給登他們的答辯,又無處可投,所以寄到我這裡來了,請為介紹到可登的地方去。&rdo;

&ldo;誠然。《婦女雜誌》上再不見這一類文章了,想起來毛骨悚然,悚然於階級很不同的兩類人,在中國竟會聯成一氣。&rdo;

&ldo;可是我總以為章周兩先生在中國將這些議論發得太早,‐‐雖然外國已經說舊了,但外國是外國。可是我總覺得陳先生滿口&ldo;流弊流弊&rdo;,是論利害,不像論是非,莫明其妙。&rdo;

&ldo;至於林先生認為這些議論是糟粕,對如今的國家有害,我以為如果不傳播進來,怎麼能預知是否有害呢?總要讓人瞭解和判斷,爭論一番,才能確認是否有害,否則便是一言堂,獨斷專行,不足取也。&rdo;

這篇文章看似公允,對兩方都有評論,實則還是有維護章西琛和周建仁的意味。

這件事的結果是章西琛從商務印書館辭職,周建仁被調去編輯《自然界》雜誌。

後來,章西琛創辦了一份《新女性》雜誌,繼續宣揚他的觀點,而且建立了開明書局,成為林子軒的競爭對手。

這次爭論只是一個開端,《現代評論》和《語絲》的論戰才剛剛開始。

論戰的起因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反對校長楊陰榆的事件,也被稱為女師大風潮。

楊陰榆於1884年出生在江蘇無錫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1907年獲公費東渡日本留學,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18年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24年被任命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楊陰榆按照從西方學來的教育理論,在學校強調秩序、學風,並要求學生只管讀書,不要參加過問政治活動,把學生遊行示威視為學風不正。

這就和學生產生了矛盾,特別是一些學生中的激進分子。

這些激進的學生中有一位叫做許廣評。

1925年1月,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向楊陰榆遞交了要她去職的宣言,請求教育部撤換校長,4月,教育總長章時釗強調整頓學風,公開支援楊蔭榆。

這場風潮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現代評論派中存在著諸多不同的政治傾向,比如說陳原,就支援楊陰榆,反對學生鬧事,從而和魯訊展開了一場著名的論戰。

有意思的是這次風潮背後的故事。

學生衝鋒在前,各方勢力在幕後操控,有人被利用,有人得到了愛情。

後來,許廣評對此做了反省:&ldo;而且公舉你出來做事時,個個都說做後盾,個個都在你面前塞火藥,等你灌足了,火線點起了!他們就遠遠的趕快逃跑,結果你不過做一個炸彈殼,五花粉碎。&rdo;

☆、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林子軒之所以注意到女師大風潮,是因為最新一期的《現代評論》上就有此類的文章。

還因為一個叫做劉合珍的女子,此時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