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國可以接受那麼多的西方思想,卻容不下一個印度人的觀點。

林子軒甚至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有人認為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已經&ldo;亡國&rdo;了,泰戈爾作為一個&ldo;亡國&rdo;之人沒有資格來拯救中國。

中國還沒有亡國,所以比印度強大,不需要一個印度人來中國說教,學習印度只能導致亡國,所以我們應該學習西方世界。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種說法還很有市場。

這就是推崇強者,輕視弱者。

此時的泰戈爾已經察覺到了中國社會和他想像的不太一樣,他沒有在南京停留,在4月22日前往濟南,在濟南省議會發表演說。

4月23日,泰戈爾從濟南趕往北平。

徐至摩對泰戈爾的遭遇極為氣憤,連夜寫文章批駁那些驅趕泰戈爾的人,言辭頗為激烈。

他懇求林子軒也寫篇文章,對這種無禮的行為說些什麼。

林子軒想了想,便寫了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的禮儀在哪裡?》。

他較為客觀的寫了泰戈爾在東南大學的遭遇。

認為中國的文化界沒有必要這麼急著驅趕泰戈爾,中國不會因為泰戈爾的到來而滅亡,也不會因為趕走泰戈爾就能強大起來。

中國的文化界要具有包容的心態,偌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個泰戈爾,只能說明中國文化界的狹隘,一個自稱的禮儀之邦,卻要趕走來訪的客人。

泰戈爾沒有帶著槍炮,而是進行文化交流,你們擔心什麼?

對於泰戈爾的主張,林子軒說出了自己的觀點,適閤中國的要進行學習,不適閤中國的就拋棄掉好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