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

只是有心觀察的人便知,這一年東北軍在專注於民生髮展的同時,同樣沒放鬆對軍隊的擴張。那怕各城防部隊,看上去人數似乎沒什麼變化,正規軍規模卻擴大。

伴隨著劉興華主導的軍政分離正式實施,東北軍下轄三大軍區,軍一級的部隊就多達六個。按目前東北軍,每師一萬人左右的編制,每軍配屬四個師。

這樣算下來,拋開各城的城防軍不算,劉興華手中可動用的正規軍兵力,就超過二十萬。這二十萬精銳之師,很大一部分都經歷了實戰的洗禮。

就在所有人覺得,東北軍下一部有何計劃之時。三十一年春,由劉興華出資修建的長春至朝陽鐵路正式開通,這意味著東三省實行鐵路全覆蓋。

這條全長近六百公里的鐵路,只是劉興華主建鐵路的第一條。還有一條長達一千二百公里的鐵路,由哈城到漠河的鐵路,目前還未能全線修通。

相比漠河那邊的地質條件不太好,施工難度比較大。長春至朝陽這條鐵路,卻顯得相對快了不少。有了這條鐵路,盛京跟吉林百姓聯絡也更為快捷。

跟清廷在東北修建鐵路不一樣,劉興華在修建這條鐵路的時候,沒給洋人出讓一份鐵路股權。就連鐵軌,都全部採用東北鋼鐵廠生產的鐵軌。

真正跟洋人們採購的。則是在鐵路上行駛的火車。這對於洋人們而言,自然也是一個難得的大訂單。而很多人知道,這條鐵路修通,意味著東北軍調兵將更為快捷。

除了這條主鐵路修建完畢,東北三省的公路網。同樣令東北百姓真正感受到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原本活躍在北山黑水的鬍子們,如今在東北已經看不到多少。

一年多的發展時間,原本人煙稀少的東北,從中原陸續接收超過近百萬的移民。這些百姓的遷移,讓東北的人口也得到快速的增長。

只是若大一個東三省,多出這百萬左右的人口。在劉興華看來也不顯得多。單單晉昌負責的敦化地區,就消化了二三十萬遷居安置的百姓。

遷移來東北的百姓中,還是以山西、陝西跟河南來的百姓居多。隨著這些百姓的遷移,順帶連直隸省的百姓,也有不少遷移至東北定居。

根據遷移百姓的戶籍所在地。劉興華指示移民廳,將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百姓,陸續安置在管控區人煙相對稀少的地區生活。

在安置百姓前,道路房屋這兩項,是必須確保到位才能安置百姓過去。同樣鎮一級的民政機構,也必須提前佈置到位,確保百姓遷移後能確保吃住不成問題。

這樣優厚的移民方針政策,讓在東北行商的晉商們。也將這些訊息擴散出去,順帶連安徽、山東也開始出現了百姓遷移東北的熱潮。

看著治下的村莊,很多出現人少田地荒廢的情況。各地的官員自然苦不堪言。可面對這種情況,清廷同樣無能為力。這年頭,樹挪死、人挪活的道理深入人心。

就算有些不捨故土的百姓,在陸續看到前往東北定居的百姓,一年之後回鄉省親時,一改逃荒時的景象。這些百姓都知道,去東北便能活命的道理。

如今鐵路修到了朝陽。甚至在盛京的支線鐵路計劃中,還有一條會直通修建到山海關外。清廷終於感受到了威脅。覺得這個時候,應該跟東北軍好好談談。

歷史上由袁世凱主持訓練的北洋六鎮,因為劉興華的橫空出世,這位依靠北洋新軍,最終在民國展露梟雄本色的袁大頭,如今統領北洋十鎮新軍。

這些新軍,都是袁世凱聘請德意志的軍官,下過苦力操練出來的新式陸軍。在面對京師周邊各省出現的大批移民情況,清廷最終下達了禁遷令。

在下達這個禁遷令的同時,袁世凱訓練的十鎮新軍,其中有六鎮陳兵於跟東北軍接壤的區域。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