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眼巴巴看著自己,似在等待自己安排,略作思忖,拿出了一隻玉匣,道:“進去候著。”
景遊頓時苦了一張臉,但是也不敢違逆,嘟囔了一句,把身一縱,化一道白光入了玉匣之中。
張衍笑了一笑,對其說道:“一千五百載你都能按捺得住,又何必計較這區區數載歲月?待我出關之後,自會放你出來,還有用得著你的地方。”
言罷,他將玉匣一合,隨手丟入了囊中。
此時洞府之內已是清靜,他不再分心,閉起雙目,五行遁法神通的功法要訣從心海之中一一浮現,自眼前流淌而過。
要運使這門功法,先要煉得一口五行氣,而他有太玄五行真功在身,卻可越過此一關隘,先天上便比他人勝過一籌。
其實玄門諸派中的各般道術,俱要有與其匹配的神通要訣一起修行,才能事半功倍,要是非去練別家法門,所用時日極長不說,也還未必能夠修煉得精深。
從這個道理上來講,五行遁法倒是天生便與張衍自身功法相契合,似是為他量身打造一般,也算是難得走了一回捷徑。
張衍本以為縱有難關,只是要花些心思,也是容易過去,不過到真正到習練起這門神通時,他卻發現,其中的繁複變化和深奧艱澀之處,遠遠超過了自己先前想象。
難怪這門神通排在十二神通第三位,還是甚少有人擇選,要想粗通此法,沒個百餘載歲月那是休想。
就算是齊雲天,習練的也是從五行遁法中演化而出的小諸天挪移遁法,可見這門法訣是如何難練。
尤為讓人煩惱的是,功法之上只有五行合煉之法,如此一來,其難度更是倍數計。
按照尋常路數,修士上手之後,只能慢慢消磨數十載後,或許能修煉出些門道來。
然而張衍卻認為不妥,似這般修煉下去,平白耗費時日不說,關鍵時刻還不能指望,與他先前期冀差距太大,尤其是此刻魔劫已起,又要前去鬥劍法會,他哪裡有閒工夫在這上面空耗?
由此他便想出了一個法子,那就是利用《九數太始靈寶玄明真經》,將五行法訣一一分化推演出來。
索性這門法訣本為門中五功三經之一,與五行遁法本是同根同源,一門所出,這一步倒是被他走對了。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容易之事,換了他人,用上個三、四十載也是等閒,就算明知道可以如此施為,恐怕才剛起個念頭,就自放棄了,不會在上面虛耗精神。
可張衍有殘玉在手,便無需顧忌此點,自他成嬰之後,非但將水遁之術從中推演出來,且修煉至今,也堪堪能使了。
而他接下來要做得是,便是將土行遁法推演出來。
待把整篇法訣重新過了一遍後,他輕輕吸了口氣,把身坐定,探手握住殘玉,把眼一閉,便將心神沉浸進去。
自他成就元嬰之後,殘玉中一日,已等若外界八十餘日,這番全神投入之中,渾然不覺身外光陰流逝。
此番待他再度從定中醒來,看了看擺在石室中的“載輿盤”,發現已是過去了一載歲月。
算算時日,此刻當是門中大比之時,不過掌門諭令,命他“門中諸事,不得與聞”,自不好去湊這個熱鬧。
況且如今他為元嬰真人,在十大弟子之中,實際已然排名第四,一劍斬了胡長老後,更是聲威大震,就算不在大比之上露面,也無人敢質疑他之實力。
他默思片刻,打了一道法訣入了小壺鏡中,不一會兒,張境轉了出來,俯首躬身,道:“老爺有何吩咐。”
張衍道:“我閉關之時,山門內可有飛書到來?”
鏡靈言道:“倒是有一封,未曾具名,也不知是門中哪位送至,老爺是否要一觀?”
張衍猜測應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