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徐光啟,也是一個學術型官員。

伽利略彷彿明白了一個年輕帝王為何能夠執掌這個龐大帝國的秘密,或許這個帝王是因為血統而導致年紀輕輕就成了帝王,但這個帝國的執政者卻是由大多數職業政治家組成的。

“這個帝國的帝王有自己的一個龐大的顧問團,他可以隨時諮詢到他想要的一切的好方法,他將不會讓帝國因為他的年輕莽撞付出代價,這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龐大帝國能夠不因為信仰不同而不至於分裂的原因,因為這個帝國的所有人都分工明確,每一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伽利略在自己的日記裡這樣寫到,他也不知道自己從何時開始學會了記日記,開始對社會科學也產生了興趣。

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

伽利略就這麼站在西暖閣的角落裡,對於朱由校這位大明皇帝和其大臣們談論的軍國大事,他並不聽得懂,但他很享受現在這種氛圍。

特別是當他看見兩個看上去頗有紳士風度的大臣(其實是錢謙益和李明睿這對老冤家)在當面對質而這位大明的帝王沒有責怪的意思時,他心裡很為震撼,暗歎這才是一個先進國家該有的民主!

反正無論如何,依舊還對歐洲中世紀深惡痛絕的伽利略現在看大明就跟見到情人一般怎麼看怎麼喜歡。

然而,實際上,現在的朱由校對這位在科學巨匠刻意表現得特別冷淡。

因為他讓伽利略來大明本身就沒有指望靠伽利略一下子就讓大明擁有飛機坦克和大炮,他讓伽利略來大明,只是想在大明注入一股西方科學研究的新思維,即重視基礎研究,而非單純追求應用性研究。

為了讓大明儘快擺脫內憂外患的困境,朱由校不得不在科技發展方面一味的搞大躍進,即在某一方面理論知識還未完全成熟時,一個有關這裡科學方面的現實產品就先做了出來。

這就造成了儘管大明現在有不少的科學技術工作者,但更多的卻是技術性人才,即只能在製造而不能創造。

皇家工程院靠著幾個天才型的技術官員在尚未完全成熟的理論基礎上藉著朱由校提供的金手指和自己異於常人的理解力讓大明出了不少科技產品。

但作為創造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研究的皇家科學院卻是鮮有成就,他們現在已經僅僅侷限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追尋前人的古籍進行整理挖掘唐宋時代沒有完全開發的技術遺產,另一方面是消化朱由校給他們的理論資料,儘量用大明現有的自然科學基礎去解釋和建立理論框架。

不過,無論是前人還是朱由校給的,都帶有隨意性和目的性,而這些半吊子出身的天才型大明理論科學家們很難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更何況現在的他們還並不重視實驗性科學,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習慣形而上學的東西,更善於利用大腦去推理,而不太習慣於用實驗去證明,在絕大多數人眼裡,古人似乎比現象更可靠。

而伽利略則不同,他作為西方科學界的泰斗,這類自然科學基礎性研究儘管不被教會所喜,但事實上在他的世界裡的的確確就是主流,有一整套的理論基礎和體系。

所以,讓伽利略來到大明或許可以彌補大明科技發展這方面的不足,至少能讓伽利略在大明奠定他的近代科學基礎。

之前在大明服務的幾個西洋番如湯若望、利瑪竇等人大多數都是屬於半路出家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本來是傳教士可以說是神學愛好者,對自然科學只是業餘愛好,或者說思維方面還是有不足的,因而西方的科學發展在他們身上並沒有體現出多大的價值。

如果要說利瑪竇和湯若望想對大明有所技術隱瞞,倒也沒多大可能性,畢竟讓幾個傳教士隱瞞也隱瞞不了多少,更何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