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趁,早些回去告訴君禮兄。不過是皮肉傷,要不了命。哥舒翰也好,安思順也好,縱有私怨,可終究都是大將之才,沒有我在,河隴由他們分別鎮守,也絕不會有失。而且,他們是胡人,又是有私怨,陛下和朝中的某些人反而會更加放心。至於霽雲,我知道他戰功資歷都足夠,可只憑他和我,還有君禮兄的關係,這節度使之位就算我想舉薦他,恐怕陛下也不可能準。這是我對不住他,可將來我未必能庇護得了他,就只能拜託君禮兄了。”
“大帥!”
見南霽雲猛然回過頭來,雙目已然通紅,虎牙心中暗歎一聲,隨即恭恭敬敬地低頭應道:“王大帥放心,我定然會把訊息帶到!”
第1072章 君心涼薄
石堡城克復,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重傷的訊息傳到長安城,已經是三月初的事情了。
就在數日之前,范陽兼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剛剛派使者到長安告捷,將奚王李延寵之死的功勞全都據為己有,說是自己揮師北伐,將這一殺害宜芳公主的叛逆斬於馬下。於是,那些之前被押在御史臺大牢的奚人之死固然沒查出個所以然,那幾個胥吏以及某個監察御史的死也同樣還未水落石出,李隆基卻已經沒心思去理會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了。
他兒孫眾多,宜芳公主和靜樂公主這兩個是不是公主所出還要打個問號的外孫女他根本不在乎,可奚族和契丹殺公主叛離這種行為,可以說是在他的臉上狠狠打了一巴掌。儘管安祿山曾經迎頭痛擊奚王李延寵和契丹王李懷秀,可終究他們兵雖敗,人未死,如今李延寵的首級亦是被飛馬送到了長安,李隆基就甭提多舒心了。故而對於那些奚人告狀而引發的案子,他召來李林甫和楊釗同時斥責了一頓,繼而便授意裴寬,快刀斬亂麻把事情收拾好,不要繼續糾纏下去。
所以,當王忠嗣的捷報傳來,得知石堡城亦是重回大唐,李隆基只覺得整個人都有些飄飄然。如果說當年奚人和契丹的叛離曾經給了他一巴掌,那麼蓋嘉運在河西隴右節度使任上丟了石堡城,那就是吐蕃人在他臉上打的另一巴掌,如今這口氣終於算是出了,他怎能不喜?可是,聽到王忠嗣竟是因此身受重傷,他頓時又驚又怒。
“忠嗣馳騁疆場多年,國之大將,怎會如此不小心?”
聽到不小心這三個字,高力士頓時暗自腹誹。他剛剛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王忠嗣是因為親自率奇兵突襲敵後,牽制住了吐蕃援軍,這才使得哥舒翰和安思順成功奪下了石堡城,李隆基竟然還說王忠嗣是不小心,這話傳出去豈不是讓忠臣良將寒心?他知道李隆基是隻注意到了這一場長了大唐臉面的勝仗,對於其中細節並沒有太注意,因此不得不再次耐心解說了一遍。這一次,李隆基終於微微動容。
“忠嗣當年在雲州初陣時,便是險之又險,沒想到如今時隔多年,竟然又如此。身為大將,豈可如此輕忽自己的性命?”
高力士對從小養在宮中的王忠嗣觀感很不錯,少不得又為王忠嗣說了兩句好話:“王大帥此番用兵,殺得吐蕃兵馬潰不成軍,死傷上萬,而自己折損卻不到千人,其餘都是傷者。石堡城易守難攻,如此戰果,已經是極其難得了。”
這番話原本一點問題都沒有,然而,李隆基聽在耳中,想到王忠嗣曾經屢次力諫,不用收復石堡城即可遏制吐蕃,不需要就此耗費寶貴的兵力,他隱隱又覺得心裡有些不舒服,甚至對於王忠嗣此次的戰略,他也有些不以為然。莫非王忠嗣如此行險,還是為了意在勸諫?
安祿山的這場“大捷”,李林甫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