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著一碗山野菜醃製的鹹菜。

1991年的華夏,就是燕京城也還沒有到把山野菜當做是嚐鮮的東西,這裡的山野菜拌鹽巴,那些孩子吃的異樣香甜。這已經是那位民辦教師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做到最大的努力了。

一間絕對是危房的教室,上面的茅草棚已經多處露天,地上到處是雨水的痕跡。牆壁上很多地方都漏著縫隙,牆外是用幾根木杆支撐的,“教室”裡面,也是用柱腳支撐著房頂。

但是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認真的聽老師講課,學習的勁頭依舊足。這件教室裡的孩子參差不齊,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等,擔任教師的,是一位揹著嬰兒的母親。

一個山村的教師,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道,老人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十幾年,就是為了幫助這裡教授學生。老人最初的學生,已經走出大山,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了。

老人還守著這個僅有十幾個頑童的“學校”,老人笑眯眯的對這些來自燕京城的官員說:“看著這些孩子期盼的目光,怎麼可能忍心丟下他們離開呢?”

是的,留給一行人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們渴盼的目光!一個小女孩可憐巴巴的站在教室外面,身上揹著一捆柴,這是要送到集上賣掉換取家裡急需的鹽巴。小女孩也只能是在外面看看,看著那些同齡人在裡面讀書。

很多地區資源匱乏,土地瘠薄,有的地方甚至一口人不過是幾分口糧田,這麼一點土地上收穫的,就算是再多,也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更不要說供養孩子上學讀書。

一個**歲的男孩,因為無法上學讀書,蹲在自家院子裡抽泣,他那殘疾的父親,一個五尺高的漢子,蹲在地上,比自己的娃哭的還要大聲,他是為自己的孩子感到悲傷,為自己的無力感到愧疚!

一個八歲的小女孩,那一雙小手哪裡是孩子的手哇!怕是城裡五十歲老人的手也沒有那麼多的褶皺,那是每天干農活的手!就是這樣一雙手,拿著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人的書本,認真的學習。

女孩沒有本子,面前攤開的是她父親從城裡拾來的廢舊試卷,女孩在空白的地方,認真的抄寫老師給佈置的作業。看她一絲不苟的模樣,劉楓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被觸動了。

一直跟隨劉楓的黃素馨,不止一次潸然淚下,這一幕幕在黃素馨來說,實在是太震撼了!兩個月的時間裡,黃素馨和她的助手,為貧困區的學生們發放了數百萬的錢物,也不過是為這些見到的孩子帶去一點希望!

希望工程是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目的,於1989年發起的一項公益事業。其宗旨是資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建設希望小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援建希望小學與資助貧困學生是希望工程實施的兩大主要公益專案,但是新生的希望工程,此時可以做到的還是太少了。畢竟華夏有著眾多的貧困地區,有著龐大的貧困人口基數,這其中的貧困學生有多少?

劉楓更關注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像是這種貧困地區是沒有正式師範學校的畢業生,願意來這裡授課的。這裡不要說年輕人嚮往和喜聞樂見的娛樂生活,很多地方一年到頭就連電都沒有。

就像當初的單于鄉,那高高在上的電線,更多的是擺設,農民們交不起電費,用不起電!大多數在這裡擔任教師的,不過是當地的農民,好一點的,不過是初高中文化水平。

但是也正是這些人才支撐起了貧困地區的教育,只是這些願意紮根鄉村的教師,很多真的水平有限,畢竟這些當地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畢業生,擔任教師力有不逮。

在這些地區,民辦教師是收入最低的群體,他們靠著微薄的政府補貼,更多的是學生們七拼八湊的“學費”!那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