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森林覆蓋,水土流失?可是都城這麼多人,老百姓生活就需要住房和柴,怎麼可能不砍樹呢?

【西漢時長安城的人口在25萬左右,但到了盛唐時,長安城最高峰時期人口已達百萬之巨。】

西漢君臣:什麼?長安怎麼住下這麼多人的?!

李世民:戶口增長這麼快,很好。

【根據唐朝的《通典·州郡四》記載,西漢時關中地區有農田4.5萬頃,到了唐朝時期,農田面積銳減到了0.6萬頃。

也就是說相比西漢時期,長安城的人口暴增了400%不說,農田面積還減少了將近90%。】

西漢君臣:可不嗎,這麼多人都得住房子吧,死了修陵墓也需要佔耕地,可不就越來越少。人多田少,這個國都能不餓死人都算好了。

楊堅:我們也很難,咋只說唐。

【民以食為天,耕地流失,糧食減產,關鍵是人還多了,所以缺糧這個問題從唐帝國建立開始,就是一個解不開的魔咒。

所以咱們會發現唐朝的皇帝大多喜歡前往洛陽,“移都就食”,說白了呢,就是跑到洛陽解決餓肚子的問題。】

秦漢時期古人:這麼嚴重嗎?皇帝都要跑出去才能不被餓肚子?

唐朝皇帝們:額,不是那個樣子。

【說完經濟我們再來看軍事,在宋代以前可以說戎馬盛於西北,秦漢的犬戎,漢代的匈奴,到隋唐時期的吐蕃和突厥,都曾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因此在宋朝之前,中國的軍事鬥爭熱點主要集中在中原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之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定都長安無論是向北進攻還是南下據守,關中地區都是不二之選。

但是中國在經歷了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這種北部地區慘絕人寰的戰亂之後,衣冠南渡,經濟重心不斷向東南遷移。

此時,大亂後的北部中原地區,比起相對安定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差距是越來越大。】

秦漢時期古人:南方煙瘴之地也可以成為重心嗎?可能也跟後世氣溫下降,不利蟲毒生長有關?

【人都是逐利的,經濟中心的南遷也導致中國的軍事鬥爭中心從西北逐漸轉到了東北地區。

我們會發現,唐朝滅亡之後,東北方向的契丹、渤海女真等少數民族相繼崛起,為了抵禦這些少數民族的襲擾,中原王朝的都城必須向長安的東部或者東北部遷徙。】

宋明古人:原來其中還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咱們之前講到唐朝滅亡之後,自五代開始就沒有君王再把都城定在長安了,當時的洛陽和開封成了他們首選的物件。

長安作為帝都的歷史縮影,就像晚唐詩人李商隱遠眺長安感慨而發的那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自此以後,這座城市再也沒有成為帝國的中心。】

影片結束,秦漢隋唐時長安生活的百姓和達官貴人們難得有了同樣的感受,一種落寞的蒼涼感。

評論區

【: 天子九逃,國都六陷。

: 對,所以宋一次就沒了,這不就更說明唐的底蘊之厚?[捂臉]】

唐前期皇帝們:什麼?!國都六陷,天子九逃?!只知道逃,怎麼不禦敵於外?子孫怎麼這麼沒骨氣!

趙大趙二等北宋皇帝們:一次就沒,所以宋徽宗也是被人打到汴京,然後被俘,混的如同階下囚?

這一天開始,趙煦開始勤練五禽戲,誓要保養好身體,同時將趙佶之外的幾個圈在新組成的小班裡使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