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日本老百姓有罪嗎①(第2/2頁)
章節報錯
眾群對於侵略戰爭開始變得愈發狂熱。
他們為了協助日本政府爭奪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又開始摩拳擦掌,把全身力氣都投入到了與沙俄帝國的終極一戰中。
恰好在此期間,梁啟超因為戊戌變法失敗而流亡到了日本,親眼目睹了日本國民備戰的情形。
那是1899年的冬天,梁啟超有一次在日本兵營的附近溜達的時候,恰好日本正在徵兵,他看到日本的兵卒入伍時都有親友、宗族在旁歡送。
差不多每一個兵卒就有數十位親友跟著,他們手中還舉著十餘面旗子,旗子上面沒有寫什麼讚頌祝福的話,更多的只有“祈戰死”三個字。
而當時的日本報章所刊登的贈與兵卒的“從軍詩”,也都是祝願他們“勿生還”的。
這一幕景象讓梁啟超大受震動,不禁“矍然肅然,流連而不能去。”】
諸朝古人們:我不明白,我能不理解,讓人去掙軍功和錢就是了,祈戰死和勿生還是什麼鬼?還有這個梁啟超也怪怪的,他不是個正面人物嗎,這是在幹嘛?
【到了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日本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實際上,無論是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都是與日本的國力很不相稱的冒險戰爭。
但日本不僅都取得了勝利,還獲得了巨大的殖民地利益,這都讓日本民眾的狂熱情緒達到了頂峰,而這種情緒又反過來成為了日本政府發動侵略戰爭的有力後盾。】
古人們:看來日本民眾也大都在其中獲得了利益,只不知道民眾所佔幾成。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的《文藝春秋》雜誌以“如何看待滿洲事變”為題,在日本國內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的物件是包括人力車伕在內的普通勞動民眾。
在其中,被調查的11人中,有10人都明確表示支援關東軍的侵略行動。
同樣《神戶新聞》也在九一八事變後做了一次相同問題的民意調查,其中一個人力車伕說道:“如果透過此次事變佔領滿洲,不!佔領整個支那,日本就會成為富翁的話,那麼我準備全力協助。”
一位劇場主和一位飯店的老闆娘也表示:“只要佔領了滿洲,我們就可以期待生意不景氣的狀況好轉了。”】
古人們:不太對啊,生意不景氣,期待好轉,這說明普通人所獲並不多甚至可能很還少,那他們為什麼還這麼狂熱?統治者給民眾畫了一張極其真實的餅,然後讓自己的喉舌把它吹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