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跟張一謀和張偉品交惡,面對他們的打壓怎麼辦?

盧德雙對此只能呵呵,哪怕就算交惡了,又能怎麼樣呢,頂多以後張一謀的電影,不會接受盧德雙旗下的演員而已。別說現在國內導演界,已經不是張一謀一家獨大的時期,馮曉剛跟程凱歌的後來居上,形成了三位大導演對持的局勢。

就算沒了張一謀,盧德雙還有兩個大導演可以合作,更不用說,張一謀在《英雄》之後,你看看他都拍了什麼爛片,《十面埋伏》牛逼吧,找來了劉德譁、金城武、章紫怡等大牌演員,可惜電影上映之後,差評如潮。

先說說《十面埋伏》劇本,裡面的漏洞比比皆是。

比如說,如果飛刀門苦心經營計中計只不過是為了引出總州府的官兵與之決一死戰,那麼下一紙戰書,寫明時間地點人物就可以大功告成。可如此一來,小妹就無緣得見金捕頭,於是整個故事也隨之煙消雲散。這部電影的故事居然是從這麼經不起推敲的前提下展開,只能用匪夷所思來形容。

還有影片一開始,銀幕上出現了幾行字,簡單交待了一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關於電影最主要的背景,飛刀門與官府的糾葛卻一筆帶過。觀眾想象中飛刀門應該與官府有過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但是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畫面便轉到了劉捕頭和金捕頭一起喝酒聊天的鏡頭,讓人感覺莫名其妙。

而影片的結尾,是全片的最大敗筆。

小妹被劉捕頭一刀命中心脈,倒下去後竟然反覆四次“死去活來”,情節之虛假拖沓讓觀眾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前兩次的悠然轉醒還能勉強讓觀眾接受,可當劉捕頭和金捕頭為此打得兩敗俱傷之時,雪地中小妹的“屍體”睡了半天居然又重新站了起來,而且行走和說話都很正常,一點也不像將死之人。

甚至小妹為救金捕頭拔出胸口的飛刀,霎時鮮血狂噴,哪知道過了半晌,小妹又在金捕頭的懷裡頑強地睜開了雙眼。小妹這口氣還真是“難以下嚥”,尼瑪比金剛狼還叼,人家金剛狼最起碼還要有個恢復的過度。

還有電影武打的場面,可謂是非常的失敗,《十面埋伏》與《英雄》相比,明顯不在一個檔次。

以事先鋪天蓋地宣傳的牡丹坊一場戲為例,小妹用水袖擊鼓,畫內花團錦簇,畫外鼓聲震天,一時間熱鬧非凡。但稍有經驗的觀眾就會發現,這些動作場面都是用近景及特寫鏡頭快速剪輯而成,沒有任何一個鏡頭完整表現小妹揚袖、水袖飛出、擊中鼓面的全部過程。

這些用最初級的蒙太奇手法制造的視覺效果,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動作場面的逼真性。

更重要的一點,估計很多觀眾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會為這部電影不能感動自己而遺憾。

其實,這就不得不提影片人物情感的單薄,除了幾處關於“隨風”釋義的文字遊戲外,小妹和金捕頭敢叫天地變色、堪與日月爭輝的愛情沒有任何根據,這種糊塗的愛要麼用成語一見鍾情外加始亂終棄解釋,要麼就只能讓人想起粵語“無厘頭”;劉捕頭對小妹的深情更顯得兒戲,除了在和小妹交談中他自稱對小妹一往情深外,之前的情節沒有給出任何暗示。

估計觀眾腦海裡還滿是劉捕頭抓捕及逼供小妹時的兇狠表情。

可以說,前世《十面埋伏》在國內上映後遭到了媒體和觀眾的猛烈批評。這是《十面埋伏》拍攝之初就已經種下的惡果,除去藝術本身的原因之外,《十面埋伏》是在錯誤的時間拍攝的一部錯誤的電影。

從某種程度上說,《十面埋伏》給電影界的一個教訓就是:趁熱打鐵未必成功。事實上,張藝謀不能短期內大幅提升自己的電影水準,在《十面埋伏》中為維繫《英雄》中的畫面感不惜泛用色彩和四季環境,在改變故事性、人物性差的批評上更加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