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毀謗《法華經》斷佛種,對未來就等於斷法種,因為所有的法都是要有佛陀出世。沒有佛法的滋潤,很多人就不能成就聖道,你也斷僧種。所以你毀謗《法華經》,斷三寶種,就是這個原因。

就是所有的凡夫一開始成佛,都是要會權入實。這是唯一的一個關鍵的坎,要邁過去。結果他要邁過去的時候,你這麼一毀謗,他退轉了,世間上就少一尊佛了。那麼他未來本來是可以成佛的,結果你這麼一弄,他沒有成佛,他未來的法寶、僧寶,都在這一瞬間完全破壞了,所以“其罪復過彼”。

我們看順之得福。

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 得無量功德

嘆美持經者 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這段經文講到順之得福。有人受持《法華經》,我們隨喜讚歎,成就廣大的福德。如果有人一心一意地求佛道,而且在一劫當中,合掌在我面前,用無數的美妙的偈頌讚嘆佛陀,讚歎佛陀那當然得無量功德了。但是反過來,如果一個受持這部經的生死凡夫,你能夠讚歎隨喜他,你的福德超過讚美佛陀。比方說,有人於八十億劫的時間,用最美妙的音聲,還有各種的五塵來供養這個五種法師、持經者,供養以後又跟他聽法、求法,須臾聽到《法華經》,一念的相應,那麼“我今獲大利”。

這個地方佛陀意思就是說,凡夫眾生應該怎麼做?互相地讚歎。你讚歎我,你今天來聽課了,不錯!你讚歎他,他讚歎你。你們彼此讚歎,很簡單,彼此增上,你也修福我也修福。我鼓勵到你,我修到福報;你也鼓勵到他,他也修到福報。就是這個意思,互相讚歎。因為凡夫的善根是很脆弱的,你可能一句話就傷害到他的善根,所以佛陀必須在因地的時候要劃出一個界線,來保護凡夫的菩提善根。

辛三、結嘆經最第一

佛陀講完前面的受持五種法師,做個總結。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講完五種法師以後,佛陀總結說,藥王!我現在鄭重地告訴你,我所說的一切經典,包括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時,這五時的說法當中,《法華經》是最為殊勝的。

《法華經》的殊勝,來自於一種絕待論妙。絕待的意思就是平等。我們說過,《華嚴經》的殊勝是相待論妙,強調差別。就是《華嚴經》好不好?當然好!“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怎麼不好呢?它是整個山的頂尖人物,那是精英分子才有辦法修《華嚴經》。但是問題在哪裡呢?你沒辦法修。對凡夫來說,妙法還要契機。就是說《華嚴經》再怎麼好,你沒分。你有本事修《華嚴經》的六度嗎?《華嚴經》的六度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那要事事無礙、互含互攝。他修佈施,他同時具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持戒同樣具足。他修一個法同時具足六度的功德,我們做不到。所以《華嚴經》的妙,它還是有差別相的。

《法華經》的妙,來自於因地的真如本性。你只要肯努力,你一定做得到。你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一定做得到。因為是每一個人都有,不管你煩惱多重,不管你業障多深,你只要能夠透過正確的方法去內觀,你就能夠用你的真如寶,摩尼寶珠,做你生命的突破。所以它的妙來自於怎麼樣?平等。所以這個地方是這個意思,“法華最第一”,是約凡夫來說。

我最後講一個小故事,作一個總結。

這故事是來自於蕅益大師的開示當中。蕅益大師說,過去有一個做買賣的生意人,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