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文頓時一滯,摸了摸有些鼓脹的小腹,剛想找個藉口拒絕,還沒等話說出口,便見兩名一名名宮女端著盤盤珍饈,盞盞美酒,魚貫而入,認命似的坐在李世民對面,徹底放開肚子,和李世民對飲起來。
貞觀四年三月十二,李世民頒下詔令,令於二十萬突厥降眾之中,拔其健者三萬,組成騎兵,號“遊騎軍”。設大將軍一名,由阿史那思摩擔任。將軍三名,由執失思力、康蘇密以及程名振擔任。于軍事學院騎兵系選拔百名學員擔任旅正、團正。令十餘萬降眾遷欲河北,然後沿運河順水而下,直達江南。十餘萬降眾分諸江南十府,與漢民土著雜居。令突厥間不得相互通婚,突厥諸人婚姻,須是漢胡聯姻。令禁突厥語、繼婚等一切突厥風俗。令江南各府縣,加設學館,所有突厥稚子,須得如學館學習儒家典籍。
這連續的詔令一下,突厥內部掀起滔天巨浪。那些普通牧民倒還不覺,而那些突厥中的有識之士,頓時大聲疾呼,這大唐分明就是想斷我血緣,滅我種群,其用心之狠毒,實在讓人驚心。號召突厥降眾起來抵制大唐的這些命令。
但是,手無寸鐵的突厥牧民面對的全副武裝的大唐士卒時,他們選擇了沉默,繼而接收,開始默默地往河北道遷移。
而這一次,他們沒能帶走自家的牛羊,唐人告訴他們,在江南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農具,這些牛羊根本就帶不上,並且每頭羊出錢五百文,牛出錢七百文,馬出錢一貫,強行收購牧民手中的牲畜。凡是不從者第二日便像人間蒸發了一樣消失不見。於是,這場收購進行得異常順利。
十餘萬突厥降眾的遷移不是一個小的工程。從關內道、河東道到河北道、河南道,再到淮南道、江南道沿途官府民眾皆被提前通知,令其做好準備。大運河上也集結了各式船隻,幾乎將寬闊的大運河水面給遮住了。這些船隻大部分是官府徵召的,還有一部分是大唐水軍的戰船。
這場遷民運動從貞觀四年三月一直持續到貞觀五年四月,歷時一年多,所耗財貨高達三百萬貫。但經此一次,江南平添人口二十萬,對於江南的開發具有莫大的作用。
而在遷移途中,出現過大小百餘次逃亡,唐軍斬殺逾千,並將首級懸於沿途之上。而那些老老實實牧民,則是每日飽飯。兩相對照,那些動了逃亡念頭的突厥人紛紛老實下來。
到六月的時候,戶部呈報上來的消耗財物便已經達到了百萬貫,幾乎耗費了國庫的十分之一。所以,官員們紛紛要求停止遷移,就地安置突厥。李世民也開始有些猶豫起來。這時候,張允文枯坐書房一日,寫了一份七八頁的報告,又讓李宇帶著李世民。
當天夜裡,李世民在燈下花了足足兩個時辰才算是將這份報告徹底的讀完了。
第二日朝會上,李世民堅決的說道:“遷移之事不能停。它不光關係到這二十萬突厥人的安置,還關係到我大唐百年之後的社稷傳承!朕願拿出內庫財貨,以助遷移!”
見到李世民態度如此堅定,眾朝臣在齊呼“陛下聖明”之餘,也感到了一絲絲驚詫,到底是什麼讓李世民會有這樣的決心來做這件事呢?
第二百三十章 耕地
六月的長安已經開始熱起來了。微微有些發白的日光照射在太極宮的重簷鶩頂之上,讓掛著銅鐸的屋簷折射出一種五彩的光芒。熱風一吹,銅鐸頓時發出一陣清脆的聲響。
散朝之後,李世民叫人喚回了正準備離開皇宮的張允文。
千秋殿中,李世民穿著薄薄的明黃色絲袍,正慢慢的品著茶水。兩位宮娥各自手持一把團扇上下搖著,為他送去陣陣涼風。
張允文進入殿中,先是行了一禮,然後小心問道:“呃,不知陛下喚微臣前來,所為何事?”
李世民放下茶盞,和藹的笑了一下說道:“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