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1000噸不敢奢望,但800噸想來是沒有問題的吧?”

一個大型魚群,絕對密密麻麻!

一網拖過去,只要不拖偏,就收穫不會低。

拖偏?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實時漁訊可不是擺設。

至於說拖網的深度不夠,也不是問題,早就有針對性的調整,這一網下的深度達到距離海面50米,拖網的本身高度就有150米之多,等同於海面50米以下,再到海面以下200米,都在拖網的籠罩範圍之內,斷然不可能因為拖網深度出現問題而導致最終收穫不多。

“咔咔!”

“吱吱!”

兩艘船都發出異響,其實已經說明一切。

異響的來源是纜繩,因為繃緊而拉扯到發出異響。

結合航速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還在一點點的往下掉,更加能夠說明問題了。

“間距縮窄一些!”

衛宏第一時間轉動舵盤,調整5度,是一個小調整:“5度角!”

“右舵5好!”

“航速多少?”

“航速19,等等…掉到18.5了。”

衛勝看了一眼儀表盤的變化,正在快速下跌,不由說道:“這一網拖到不少,之前拖到那哥魚的時候,可沒有這樣。”

“是件好事!”

衛宏無聲的笑了笑,拖網的情況於他而言沒有任何秘密,從容的指揮拖網作業:“我船調整到17節,你船無需調整,讓其掉下去就好,航向不變,保持10分鐘。”

“明白!”

說十分鐘就是十分鐘。

“回正2度!”

“右舵3度好!”

原來是調整5度,回正2度,變成右舵3度!

“繼續保持!”

衛宏用望遠鏡看了一下衛19,倒不是看是否並行,而是要用望遠鏡測算一下兩船的實際距離,再結合現在的航線和調整的航向角度,無法計算出來準確的時間,卻能大概計算出來多久後兩艘船會貼到一起,好安排接下來的工作:“泰叔,差不多準備收網了,最慢半個小時以後,快的話,有可能十幾分鍾二十分鐘的樣子。”

“雖然是小角度調整,可船的航速太快了,原本也就不足5公里的間距,也差不多了。 ”

衛泰從下令調整航向的那一刻開始,就知道距離收網不遠,畢竟互相調整航向,雖然是很小的角度,可兩艘船會迅速拉近間距,這就是準備收網的前兆:“我下去甲板。”

“好!”

衛宏也是這個意思,雖然這次出海,自家二叔已經擔起大任,可考慮到衛泰很快就要離開,能夠多盯著就多盯著點,這樣能夠讓二叔更順當一些,儘管該教的已經教過,該看的也看過,可能多指點一些細節方面會更好。

衛泰下到甲板!

兩艘船捱得更近,都不足500米,要是還保持著調整過的航向繼續前行,不需要多久會緊貼到一起了。

很快,兩艘船的間距拉近到不足3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