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說是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受諸熱惱。長時間地在熱惱跟不安穩的狀態,到三惡道是受痛苦的逼迫而熱惱;到了人天,快樂,但他沒有安全感,他不知道這個快樂什麼時候要失掉,所以他老是活在既熱又惱的一種不安穩狀態。這第一個。第二個,這不是外境而已,他內心也有問題,迷惑不知。長時間地受過外境的刺激,他內心不斷地有顛倒妄想來干擾他。

受諸熱惱,就是外境的傷害;迷惑不知,內心顛倒妄想的干擾。所以結果就只有一個,叫做“樂著小法”。

樂著小法,蕅益大師給它四個字解釋,說這個窮子剛開始遇到父親是什麼心態?叫做“厭苦欣空”。就是說,對三界的苦有極度的厭惡,所以他遇到廣大財富的這個長者,他不求榮華富貴,他也不求珍寶,他就希望一個空,希望一個寂靜安穩的環境,就這樣慢慢地、一個人靜靜地待著就好。這是他的心態。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為什麼這個窮子拒絕了大乘佛法的召喚?因為他受諸苦惱,迷惑不知,樂著小法。這是他的一個心態。

當然,佛陀用大乘佛法來追他,不行。以後佛陀改變了策略。我們看下一段。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盤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

佛陀把過去的這個二乘人追回來以後,就知道他的大乘善根退了,所以就讓他在家裡面待著:你現在哪兒都不要去,在我這邊工作,你反正也是要打工,那你乾脆就在我家打工好了。

為什麼說小乘的家就是大乘的家呢?我們前面一再說過,小乘的空性跟大乘的真如是一個東西。不是說離開了大乘的真如另外有一個空,不是這個意思,二乘的智斷就是大乘的無生法忍。只是小乘的空性,他不能迴光返照的時候,他執著那個空性。但是那個空性,就算你不承認它是真如,但是它的背後就是真如。就好像窮子,他執著在大富長者家打工,但是他還是住在大富長者家裡面。就是這樣子。

佛陀善巧方便,就說,好,你不能接受大乘的真空妙有,佛陀就怎麼樣?“為實施權”,把妙有這一塊先遮起來,先講空性。小乘人是這樣子,他被有為諸法搞怕了,所以他變成一種怎麼樣?他壞的不要,好的也不要。反正在小乘的觀念裡面,“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不管你是有為的生死諸法,不管你是有為的功德莊嚴,只要是有為諸法,對他來說,他認為都是傷害。

所以佛陀說,好,那我們不談有為法,我們談無為法。佛陀讓我們怎樣?思惟四諦法門。四諦法門所要修的是什麼?我空的真如,先求空性。聲聞人他這個時候得到空性以後,這個法跟他的心完全配合,這個是很重要的。就是這個機、法相應,產生他強大的願望,所以“蠲除諸法戲論之糞”,他就很快地證得我空的真如,消除內心的見思煩惱,就是一種不乾淨的東西。“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盤一日之價”。這個地方的“勤加精進”,就是因為滿足他的願望,所以成就了他涅盤的少分功德。涅盤雖然沒有功德莊嚴,但是它能夠怎麼樣?滿足他衣食的溫飽。這個聲聞人求的就是安穩的環境,衣食的溫飽。

“既得此已,心大歡喜。”他就覺得,不錯了,起碼我不用去流浪了,我不用為衣食奔忙了。我在這個大富長者的家裡面,不再受風吹雨打日曬,就覺得滿足了。所以他就覺得“所得弘多”,起碼我已經不再經歷生死輪迴了。

,!

當然,佛陀不會就此放棄,佛陀會進一步地開導他。看第三段。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然則世尊先知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