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集《妙法蓮華經》(第2/8頁)
章節報錯
,你就觀察無常、無我,這些都是生滅變異、虛偽無主的,這人生是不能掌控的。人生在世那叫做業力的釋放,完全都是業力在釋放。業力會好,它就會好;業力會不好,它就不好。眾生各有各的業力,不是我們說了算。所以,你可以從“法”上來對治主宰。或者,你可以直接觀你的內心。你的內心,這個“我”是不可得,那你看我們的心剎那剎那生滅,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所以,用無常、無我來破除我跟我所,這個就是空正見。
所以,整個聲聞法,就是一個出離心、一個空正見。就是透過四念處,身、受、心、法。就是出離心,放棄主宰,就這兩件事情。那麼這樣子生死業力就慢慢慢慢地沉澱、淡薄乃至於斷除。這第一個,“語諸作人”,就是四念處。
第二科,就是“汝等勤作,勿得懈息”,這是四正勤。
四念處,我們剛開始可能是一個聞慧,那慢慢怎麼樣呢?要不斷地加強觀慧的相續。就是你不是隻有知道,要每天有一個功課來觀照,讓它輾轉相續。所以,這個四正勤就是,你要能夠讓這個觀慧輾轉相續到煖位,就入這個內凡的加行位,叫做煖位。
,!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後復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餘去。”佛陀就是用這樣的一種四念處,然後再加上精進,這種方便來誘導他,使令這個窮子慢慢地隨順於空性,也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這是第二個,透過四正勤來加強他的觀慧。
第三,四如意足。
“汝常此作,勿復餘去。”前面的四正勤是偏重在觀慧的增長,這個四如意足偏重在禪定的成就。就是你現在不能只是打坐、修止觀,你要成就禪定,開始要息諸緣務,加強專注,修這個欲、勤、心、觀。禪定第一個,欲。你要有得到禪定的強烈的慾望,我一定要得到禪定。然後再透過精進、透過心——就是專注、觀——就是配合四念處的觀慧,慢慢調伏妄想,對治昏沉,慢慢得到禪定,這個禪定就入頂位。煖、頂、忍,這個四加行的第二個,到頂了。
到了頂位以後,佛陀就給他怎麼樣?加價。一開始本來談的工資是多少,現在給他加倍。為什麼呢?就是說,本來是四念處的觀慧是散亂心的,但是他這個觀慧得到禪定以後,他有什麼好處呢?“諸有所須,盆器米麵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有了禪定以後,你再修行就更自在了。比方說米,米就是我空,米比較粗;面就比較細,它的本質比較細,就是法空。所以聲聞人又有法空。不過,這個法空跟大乘法空不一樣。那麼鹽醋,這個鹽就是調味料,鹽就是無常的智慧,醋就是苦諦的智慧。透過無常跟苦諦的調治,使令這個止觀出入更自在,就是“莫自疑難”。這個是禪定的好處,使令他修止修觀更加的自在。“亦有老弊使人,須者相給。”那麼禪定還可以怎麼樣?產生神通,五種神通來供給我們日常生活的妙用。這個是講到四如意足成就以後價錢就加倍。
第四個,“好自安意”。好自安意就是成就五根。
五根就入忍位了。信、進、念、定、慧。我們前面沒有成就根,沒有成就信根之前你怎麼知道你拜佛已經達到信根了?信,就是你願意隨順。你拜佛的時候你帶勉強,唸佛的時候帶勉強,表示你對佛號這個法是排斥的,帶點勉強,所以你這個信根不具足。但是你信根生起以後,你那個心要進入佛號的時候就很自然,“好自安意”。一個人對整個佛號生起信、進、念、定、慧善根的時候,他佛號念起來是安穩自在。這是成就五根。
第五個,進一步,“我如汝父,勿復憂慮”,那麼就成就五力。
五根是生善,生起善根;五力就破惡了,成就破惡。這個時候,成就五力以後,佛陀就開始鼓勵他、安慰他了。因為成就五力以後,他入了世第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