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集《妙法蓮華經》(第3/8頁)
章節報錯
——修隨順因緣,還是站在因緣的對立面修空性,修因緣法、修空性,都不是真實法。
我們講過,真實的東西不是修來的,它不能夠是有創造性——有生有滅的,它一定是本具的東西。權法的核心思想沒有進入到我們的生命的根本,所以你一旦毀謗的時候就有兩個問題了:第一個,不信。你就因為不信而毀謗,執權疑實。執權就是執著空性而否定一心真如,那麼你就只有出離道,沒有菩提道了。第二個,有謬解。什麼叫謬解呢?執理廢事。你聽到真如本性以後,你就覺得這個不需要修證,當下就是常樂我淨。但是,真如本性有不變義、有隨緣義,你一放逸的時候,真如是會現出痛苦果報來的。所以,真如跟因緣是互動的,那麼你今天執理廢事的後果,就是開始毀謗。
這種不信、謬解以後毀謗,產生兩種過失:第一個,不信小善可以成佛,斷了緣因的佛種。《法華經》講到安住真如本性,“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你用一種禮拜、讚歎、稱念名號的熏習,都能夠讓你慢慢地趨向佛道,所以你一毀謗《法華經》,你就斷了眾生的緣因的佛種。第二個,你不相信理觀可以會道。我們不斷地觀照我們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每一次的觀照就使令我們跟真如本性更加地接近。這種理觀就是這樣,你不斷地觀,它光明就越來越大。
所以,你一毀謗《法華經》,你斷了兩種佛種:第一個,緣因的佛種,善法可以成佛;第二個,了因佛種,理觀可以會道。理觀跟事修兩種因緣被你一斷,就所有人都不能成佛了,所以你斷絕一切世間凡夫成佛的因緣!凡夫的修學缺乏《法華經》,那一般人只能在人天善法跟涅盤寂靜裡面打轉了。
這個地方就是他造的業因,這是指的對《法華經》的法直接毀謗。
第二種,他沒有對《法華經》毀謗,他對於受持《法華經》的人產生譏嫌毀謗。
“或復顰蹙,而懷疑惑。”這個人看到有人讀誦受持《法華經》,他內心怎麼樣?顰蹙,就愁眉不悅。皺眉頭表示不高興,而且這個不高興來自於對法的疑惑不信。
“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個地方經文有一點倒裝,我們把它做一個梳理。古德說這個“或復顰蹙,而懷疑惑”要放在“如斯經典”的下面。也就是說,這個經文應該是這樣順的:“其有誹謗,如斯經典,或復顰蹙,而懷疑惑。”他是怎麼毀謗的呢?他是有一個過程。他第一個過程,看到有人讀誦受持的時候,先表示不高興,先表示疑惑。有人讀誦或者書寫、受持經典,先有顰蹙疑惑,最後輕賤憎嫉。輕賤就是輕慢,憎就是憎惡,嫉就是嫉妒。總之,他的過程,輕慢也好,嫌惡也好,嫉妒也好,他最後的結果就是產生結恨,他產生了瞋心,最後產生毀謗。
“此人罪報,汝今復聽。”我們說過,只有不信是不能構成罪業的,罪業一定要怎麼樣?要有身口的行動,口業的毀謗,或者身體有些侮辱的行為。
總之,你誹謗《法華經》也好,毀謗受持《法華經》的人也好,你的重點就是斷一切世間佛種。我們解釋一下。
〈方便品〉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我們本具佛種,就是正因佛性。這個正因佛性叫做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我們眾生把無量無邊的妄想撥開來,我們內心深處那個明瞭性是清淨的,就叫正因佛性,這就是為什麼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遲早。但是,正因佛性要啟發起來,有兩個條件:第一個要有緣因。你要修學善法,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要有緣因。第二個要有了因,你要作理觀的智慧。而你謗《法華經》,大家就不修學了,也不理觀了,所以事實上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