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在空性裡面,凡夫的苦惱的五蘊身心是不存在的。

“無苦集滅道”,這件事就嚴重了。四聖諦法門,佛陀曾幾何時在阿含經說,太陽可以冷,月亮可以熱,“佛說四諦,不可令異。”到了般若會上說:“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阿羅漢所成就的涅盤,在般若會上說到“生死涅盤等空華”。當然,這個時候佛陀並沒有辜負他。意思就是說,其實我會給你更好的東西,你就只是一個寂靜,我可以給你無量的功德莊嚴。是吧?

所以,在這個般若會上,這個時候佛陀消除了二乘的法執。就是說,剛開始你煩惱很重、業障很深,我講的很高深的東西你不見得會喜歡,反正你要的就是一個寂靜。你當初的心態,只要不受生死業障干擾,你就心滿意足了,所以佛陀丟了一個涅盤給你。

但是,你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你煩惱也調伏了,生死業障也消滅了,你應該有更廣大的心量來接受佛陀的功德莊嚴,而不是追求涅盤寂靜而已。所以到般若會上的時候,就把阿羅漢對涅盤那個深固的執取完全消滅了,把阿羅漢的心態從厭惡生死、欣求涅盤,最後到一切法畢竟空,無我、無我所,進而帶到一種無生的境界。“譬如禺中”,就是快要接近中午,大概九點到十一點。

,!

那麼,在般若會上有兩種情況,“鈍根明共般若,利根明不共般若。”就是說,過去根機比較鈍的人,這種人過去生《楞嚴經》《法華經》《金剛經》聽得比較少,他可能只聽到一切法畢竟空。如果利根人,如果這個人曾經學過楞嚴、法華,到了般若會上,他能夠知道不共的、大乘的一心三觀。他不但是證得空性,他還能夠悟到現前一念心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他還能夠悟到不空的這種真理,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真空妙有的大乘的不二法門。所以這個《般若經》,天台宗給它一個通教的“通前通後”,是對的。

所以,佛陀等於是三階段地來處理眾生的障礙:第一個,處理生死業障;第二個,佛陀用功德來引導阿羅漢,讓他覺得他還有進步空間;第三個,到了般若會上,徹底地講到一切法無生,建立無所得的概念。

乙五、法華時

講了這麼多,當然就是為《法華經》做佈局了。因為人生不能只是消極地破除障礙,你要開顯你內心的功德。佛陀如果只消除障礙,那怎麼叫做一切眾生都能成佛呢?不是了生死而已。所以我們看第五個,佛陀正式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講到法華時。

五、法華時

深明如來設教之始終,具發如來本跡之廣遠。譬如正午,大地普照。約化儀名會漸歸頓,約化法名純圓獨妙。出世本懷,究竟極談,皆得作佛。

佛陀可以說是在阿含、方等、般若叫做為實施權,應眾生的需求而開出了三帖藥。到了法華會上,佛陀就把他自己的功德顯出來了。說,諸位弟子!你不要以為我跟你們一樣只是一個大阿羅漢,我是陪著你們成長的。佛陀把他內心的功德講出來,講了兩件事,“深明如來設教之始終,具發如來本跡之廣遠。”

“深明如來設教之始終”,講到佛陀的智慧。就是說,我告訴你無常觀、告訴你空觀,其實我的智慧不止於此,因為空觀只是破障。我們還有即空即假即中,還有即假的,開顯所謂的十法界十如是,開顯功德。佛陀安住一念心性的時候,當下是即空即假即中的。所以,我們在法華會上可以看到什麼叫佛陀的智慧。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什麼是佛陀的功德。“本跡之廣遠。”就是說,諸位弟子!你不要以為我成佛以後就這樣子跟你們過一輩子,然後你入涅盤,我也入涅盤。不是這樣子的。佛陀真實的功德在於法身,那種不生不滅、永恆無盡的法身報身。你看到的丈六比丘相,那是佛陀示現的。佛陀不可能說是修了三大阿僧只劫,經過那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