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發菩提心。總而言之,你一定要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你要有智慧,叫信解。這個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那是大乘的空正見,就是你怎麼看人生。大乘菩薩看人生是透過因緣,“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他看一切法,本體是空的,但是空性裡面它不妨礙緣起,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是第二個,信解。

有大乘的菩提心跟空正見,他就能夠實踐他的菩薩道,就是六度的法門。這個就是他的相貌,表現出身口意的佈施、持戒的種種的相貌。所以大乘菩薩,他的根本就兩個: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空正見。這是一個核心思想。所以彌勒菩薩必須把它總問,先總標出來。

壬二、次第問 分六

有了菩提心、有了空正見以後,他就必須要有種種相貌。我們看看他有哪些相貌。看壬二的“次第問”。前面是一個總相的請問,這以下是別相的次第的請問。

癸一、問施

第一個問的是佈施,佈施的相貌。

或有行施 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 硨磲瑪瑙

金剛諸珍 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 歡喜佈施

迴向佛道 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 諸佛所嘆

或有菩薩 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 軒飾佈施

復見菩薩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無上道

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 求佛智慧

這個佈施有兩種情況:一個叫做佈施,一個叫做佈施度。我們解釋一下它的差別。

你要是學佛以後,心中也沒有菩提心,也沒有空正見,但是你就一念慈悲的惻隱之心——哦,你看到哪一個眾生痛苦了,你把你的東西佈施給對方,這個叫做佈施。它是一個善法,一個善業,但這個善法並沒有把你往佛道帶動的力量。它就是讓你得到人天快樂果報,因為你缺乏了菩薩種性:菩提心跟空正見。

這以下所說的這些佈施,跟我們一般的佈施不一樣,這叫做佈施度。這個度就是波羅蜜,就是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是發自他的菩提的願力、發自他的空性的智慧的觀照,而產生的這些佈施的行為。

這個地方古德是分成三塊:一個是舍財,一個捨身,一個捨命。

我們看舍財。方等、般若這些權教的菩薩,經過方等、般若大乘經典的教育以後,開始行佈施了。或者以“金銀珊瑚”佈施。這個珊瑚是熱帶海洋中的一種動物,它是一種動物,是多群體的結合,就像樹枝的相狀。“真珠摩尼”就是一種如意珠,古代的如意珠,讓你所求如願。“硨磲”就是大海中的貝類。“瑪瑙”它是石英礦石中的一種變體,但它的質地較這個石英較為細緻,而且色彩較鮮豔,這是瑪瑙。“金剛”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鑽石。這以上種種諸多的珍寶,還有“奴婢車乘”或者是“寶飾輦輿”,就是帶有珍寶的這些車乘,旁邊有很多珍寶裝飾的車乘。

,!

那麼幹什麼呢?“歡喜佈施。”你為什麼做這件事情呢?“迴向佛道。”因為權教的菩薩沒有安住一念心性,那麼怎麼辦呢?他只能透過迴向。就是說,我先創造一個功德,我心就住在這個功德,然後把這個功德再回向無上菩提。他為什麼做這個動作呢?“願得是乘”,就是成就大乘的波羅蜜。那麼佛陀就讚歎“三界第一,諸佛所嘆”,這是三界有為諸法當中最為殊勝的。

我們注意看,這以下的六度基本上都有四個字,叫做“迴向佛道”。也就是說,權教的菩薩其實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創造六度的功德;第二個,把它迴向無上菩提。那麼迴向菩提跟直趨菩提有什麼差別?當然,直趨菩提就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