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根不夠有什麼問題呢?執物不堅的後果,你善根一退落以後,就是我們前面〈方便品〉說的:“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就是說,他這個機不相應,他不能堅持大乘法門。你跟他講大乘法門,糟了!他善根一退失就到三惡道去了。

諸位!佛陀的底限就是,想盡任何辦法不能讓眾生墮落三惡道。這是關鍵,這是底限。因為墮落三惡道對我們善根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增上生,你可以慢慢來。你看有些求增上生的,今天進步一點,明天進步一點。但是你一定要善得人身,這是一個底限。修行,你說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行菩薩道,也可以,但是請你不要到三惡道去,你要有本事讓自己遠離三惡道。因為你到三惡道,當然很多痛苦,那就算了,痛苦生滅法就過了,關鍵是你從三惡道出來,你這個人就傻傻的,就是根性遲鈍,心識闇鈍。就是說,你過去的善根遭受到毀滅性的傷害,你要經過很長時間去彌補,才會恢復到你現在的功力。只要你去一趟三惡道,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所以,眾生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給他們直接講大乘法門,“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有三惡道的危機,佛陀不能冒這個風險,法大機小。所以佛陀“擬”,就是佛陀是想想看這個方法可行不可行,就是擬宜;後來想想不行,“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這時候佛陀就放棄了華嚴的圓頓法門。

那怎麼辦呢?看下一段,寅二的“用車”。

寅二、合用車分三:卯一、合擬宜三車;卯二、合三車希有;卯三、合適子所願

卯一、合擬宜三車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

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佛告舍利弗說,“如彼長者”。佛陀就跟前面的長者一樣,雖然身體很有力量,有神通力,有智慧力,但是長者並沒有直接把他抱出去,而是用殷勤方便,用勉勵的方式,說這個火宅外面有好的車子,你們只要到外面去,就能夠自在遊戲。你不就是喜歡遊戲嗎?有更好的遊戲!所以諸子就利用這樣的引導,出離三界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

這個長者的方法是兩階段,佛陀也應該是兩階段地度化眾生,不能直接講大乘的菩提道,要先講解脫道再講菩提道。為什麼?因為避免墮落三惡道。“如來亦復如是”,佛陀雖有廣大的十力、四無所畏這種大乘的功德而不用,沒有直接地把這個法傳給眾生,而是用三乘的空性法門,在火宅中救拔眾生,為說三乘法,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就是解決生死問題,這是一個基本。

《楞嚴經》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說,聖人的修學跟凡夫不一樣。《楞嚴經》講這個二十五圓通,有人就問佛陀說,你這個二十五圓通每一個法門都可以修啊,六根、六塵、六識、七大,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夠迴歸真如本性,為什麼佛陀要去選圓通本根呢?佛陀說,這得看情況。聖人沒有契機的問題,只要契理。聖人是隻要道理對了,他就可以修了。凡夫一定要契機,因為凡夫五蘊的功能太強烈了,他一定要注意他的感受。他有他的想象,他有他的“深心之所欲”,他有他的希望。所以,對凡夫,你只要不契機,他就執物不堅,他就不能堅持,這個法對他就沒有用。

也就是說,從契機的角度,雖然三乘的空性趕不上中道實相,但是因為契機,先解決解脫道,再成就菩提道。

淨土宗也是契機。你看我們淨土宗也是兩階段:先到淨土去,然後親近十方諸佛,然後就廣修無量的六波羅蜜。所以我們